第(1/3)頁 晚飯前承輝帝心情不錯的再次啟駕坤寧宮,半道上聽到有人在大聲說話:“老三,別不識好歹,賈璉那廝大半年前還是頭凈街虎,不信你去榮寧街打聽打聽。回頭別壞了皇家的名聲,父皇那邊的板子落下來沒你的好。” 承輝帝頓足細(xì)聽,這是老二李咸在教訓(xùn)老三李亨?起因是賈璉? “小弟與賈璉的來往,不老二哥費(fèi)心。”李亨心平氣和的聲音傳來,情緒毫無波動。 承輝帝暗暗在心里贊一句,“較之以往沉穩(wěn)了許多,老三有長進(jìn)。” 想到這里,承輝帝也不多停留,大步往前,轉(zhuǎn)過一個彎出現(xiàn)在兄弟二人的視線內(nèi)。 正對著承輝帝的是老二李咸,年僅十七歲,深受文臣推崇,朝野有“賢王”之稱。 “兒臣給父皇請安!”李咸相貌極佳,比起李亨而言,少了一份陽光,略顯陰柔。 李亨也趕緊轉(zhuǎn)身,請安前還不忘記一旁讓開,免得擋了二哥的視線。 承輝帝不動聲色的點點頭,問了一句:“老二在吏部觀政,考評選拔有何心得?” 李咸垂手而立,微微低頭作答:“兒臣以為,考評選拔官員當(dāng)觀其德,查其能。” “哦?何為德,何為能?”承輝帝聽到李咸的回答,面帶微笑,微微歪了一下腦袋,語調(diào)不易察覺的上調(diào)弧度。深知承輝帝的李亨知道,對于二哥的答案,父皇并不滿意。 李咸卻以為承輝帝的表情是對自己的回答很滿意,不免得意洋洋,一臉喜色的回答:“德者,官聲也,同僚及地方士紳評價也,能者,教化、稅賦、刑案也,地方官看科舉成績,看稅賦征收,看刑案數(shù)量。” 承輝帝對于這個回答不置可否,也不打算教訓(xùn)一下老二,有的東西教不會的,得自己去發(fā)現(xiàn),才會深有感悟并牢記于心。 “老二,明日起去都察院觀政半年,回頭把在吏部觀政心得寫一份詳細(xì)報告呈上來。” “兒臣遵旨!”李咸的語氣聽的出來,開心的仿佛在唱歌,邊上的李亨微微歪嘴,默默的在心里說一句:你開心個屁。 李咸開心的告辭走了,承輝帝沖還在原地的李亨笑道:“怎么遇上的?”說著話,承輝帝繼續(xù)往前,李亨趕緊跟上:“來給母后請安,迎面撞上二哥。” 承輝帝沒再問,而是快步往前,進(jìn)了坤寧宮,皇后在前院候著請安。 夫妻之間沒有太多客氣,承輝帝看似隨口的一問:“剛才見著老二了,他進(jìn)宮有事?” 大周朝男子十六歲成丁,皇子十六歲得出宮,李咸想要進(jìn)宮需皇后或皇帝的許可。 “臣妾那弟弟過幾日三十歲生日,這不是想求個地方上的差事又沒臉進(jìn)宮,拐彎抹角的托老二進(jìn)宮遞個話。”皇后笑著把話說明白,事情就這么個事情,看皇帝定奪。 皇后就一個弟弟周皓,同進(jìn)士出身,在國子監(jiān)做博士。大周朝皇子選妃有個潛規(guī)則,首選知書達(dá)理的適齡女性,出身什么的倒是往后靠,不講“女子無才便是德”那套。畢竟那套東西,都是講給底層的人聽的。 周皇后的父親是個江南寒門出身的讀書人,四十歲才中了個秀才,趕上選美進(jìn)宮,當(dāng)?shù)乜h令為完成政績,逼著周秀才把女兒拿出來參選。誰曾想一路殺進(jìn)宮里,趕上當(dāng)年的四皇子成年開府,周皇后被選送過去。沒過三天就被承輝帝給幸了,次年生了李咸,第三年被扶正。 別人不清楚,李亨是很明白自己這位母后的厲害。都快四十歲了,還能獨(dú)寵,靠的不僅僅是美色了。李亨可是知道皇后最喜歡的歷史人物是長孫皇后,經(jīng)常性勸皇帝要雨露均沾。 小舅子的事情,承輝帝很自然的笑道:“此事,朕不知道。” 周皇后默契的一笑道:“臣妾也不知道。”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