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是什么?”艾清拿起一個蘋果,放到小魚面前的桌子上。 “蘋果。” “那這樣呢?”艾清又拿出一個蘋果,放到桌面上。 “還是蘋果。” “幾個蘋果?” “兩個。” “所以1+1=幾?” “唔……”小魚掰了掰手指,認真思考了一會兒,“是兩!” “嗯,不過也可以說是二,兩和二是一個意思。” “那,為什么,兩個字?”小魚不解的問道,“意思,一樣,為什么,不用一個?” 這可就把艾清給問住了。 雖然他能很清楚的分辨出什么時候可以用二,什么時候可以用兩,但要說為什么,還真搞不清楚。 似乎所有數(shù)字當中,只有二這個數(shù)字有這種特殊性。 思來想去,最后還是只能求教萬能的互聯(lián)網(wǎng)。 但是看完以后,艾清就更是不知道怎么教了。 “二樓”“二年級”“二叔”“二分之一”這些往往不能用“兩”來代替。 而“兩臺機器”“兩噸大米”“兩個人”“兩本書”等情況,一般不會用“二”。 還有一些情況,說“兩三個”的時候用“兩”,但說到“二三十萬”的時候又得用“二”。 甚至“兩”還能代指“不多但大于等于二”的意思,比如校長上臺講話,總喜歡說“我就說兩句”。 艾清感覺這個對于小魚來說,還是太超綱了,最后只能說道:“以后你慢慢就懂了。” 唉……明明以前年輕的時候還想著,要是自己當了家長,肯定不會當謎語人。 不管孩子問什么,他都會很有邏輯的跟對方說清楚,講清其中的道理。 但是真到了這種時候,雖然小魚算不上她的孩子,但畢竟二者的智商目前來看差不多,艾清還是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原來教育是一件這么困難的事情。 很多時候,一些更瑣碎和深刻的理論和道理,是沒法一股腦的塞給小孩子的。 因為在當下,他們暫時就只能理解到這個程度。 教育是一件循序漸進的事情,沒法一蹴而就,往往需要極大地耐心和努力,才可能追求到那個還算不錯的結(jié)果。 “咱們繼續(xù)。”艾清撇開有關二和兩的問題不談,又拿出一個蘋果,放到那兩個蘋果旁邊,問道,“這是兩個蘋果,這是一個蘋果,所以把它們放到一起,這是幾個蘋果?” “唔……一,二,三,三個!” “那1+2=幾?” “誒?”小魚愣住了,看著面前的三個蘋果,一時陷入了沉思。 艾清看她如此困難,一時也陷入了沉思,不懂這里面到底有什么問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