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時間如水,一晃又是兩天過去,到了周五。 周一、周五,是鄧勇教授的手術日。 下午,三點四十二分。本組內的七臺手術,其中四大臺都被鄧勇教授以精湛技術龍飛鳳舞地解決掉后。 剩下的三臺相對小的手術就各自分臺。 組內人數眾多,謝晉元副教授可以獨當一面,基本上所有的手術都能做,即便是鄧勇教授操刀的高難度手術,他也能夠勉強頂起來,只是熟練度和技術的精湛程度不如鄧勇。 把最后一臺中等難度的骨盆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接在手里,叫了一個博士一個自己的碩士研究生,便開臺。 袁威宏拿了一臺小段骨缺損,秦葛羅主治醫師則是找了一臺簡單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也帶人去找手術間了。 袁威宏師徒三人同臺! 這就是頂級大醫院里面外科團隊的實力,聚是一條龍,散是滿天星,只要手術間足夠,隨時開臺四臺手術,都能做得到。 此刻,方子業站到了主刀位,袁威宏則是暫時在助手位,揭翰在二助手位打下手。 手術無菌貼膜上腳之后,袁威宏把手術切口用有齒鑷一一作點,然后畫了一條弧線,把彎盤往方子業身前一丟。 “沿著這條線,開始切吧。”袁威宏從自己最小學生口里,已經知道了方子業目前的切開術,在練功房已經完成了切橡皮泥一關。 但他沒親眼見證,于是想要好好看看方子業目前的基本功。 方子業也不客氣,嘴里念叨:“大腿前側,皮下筋膜層是4mm左右,第一刀切開深度把控在3mm左右可以避免切到筋膜層血管,減少出血量。” 這就是練功房里面,嚴格按照標準練習的好處,在臨床中靈活應用后,就能夠快速上手。 方子業執筆式握刀、垂直進刀、弧形走刀,垂直出刀。 一刀下來,就干脆利落,絲毫不拖泥帶水。 袁威宏用干棉墊擦拭了一下傷口表情,血跡只有極少量,傷口還算干爽。 袁威宏便知方子業目前的功力的確比之前深了一些,之前的方子業,在做切開時,要么就是弧線定位不準,偏離術前設計,要么就是深度淺深不一,局部會破開血管,出現大量滲血。 “電刀,電凝功能,切!”袁威宏一邊示意揭翰用鑷子撐開皮膚外切口,一邊把電刀遞給方子業。 電刀有電凝和電灼兩種功能,電灼是單純止血而用,電凝是切開用。 方子業并未被袁威宏套路到,轉頭:“巡回老師,調節一下電刀電流。40!” 如果真的下手就切了,那就外行了,方子業一向謹慎穩重,不可能在60ma的情況下,去進行切除。 袁威宏吸了吸鼻子,本打算試探方子業能力提升之后,性子到底有沒有飄,卻沒試探到。 皮膚切開后,需要暴露的就是皮下筋膜層和脂肪層,這兩層用電刀切開,可以切開的過程中就止血,這是電凝止血的靈活應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