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云海來到了梅山縣城的南門灣。 南門灣還是記憶中的老樣子,四周有郵電局、副食品商店、百貨商店、五一飯店、服裝廠門市部等。 郵電局他以前經(jīng)常去,柜臺上的《兒童時代》、《小溪流》等小兒書總是那么吸引人,賣書的老倆口,人挺好的,至今還能清晰的記得他們和藹的笑容。 李云海走進五一飯店,在一張餐桌邊坐下來,放下行李。 這家店的面條非常有名,如果能有幸一嘗,省城那些叫得響的招牌粉面也就算不上啥了。 他放下行李,看了看小黑板上寫著的“今日供應(yīng)”。 一毛兩分錢一碗的素面,兩毛錢一碗的蓋碼牛肉面。 哪怕是縣城的小孩子,也只有在過生日或生病時,才能享受一回。為了吃上一碗面條,有些鬼聰明的小孩會裝病,那是常有的事情。 李云海花兩毛錢買了一碗蓋碼牛肉面,還是記憶中的那個味道,香辣鮮美! 吃完面,李云海起身離開。 飯店的隔壁是一家副食品商店,在商店的墻頭下有一個補鍋的男子,李云海依稀記得,此人名叫彭癲子,聽說他在外地工作,受了刺激,被送回家,成天瘋瘋癲癲的,操一口半生不熟的普通話,但會一門補鍋的好手藝。求他補鍋的人自然當面喊他彭師傅,背地里仍是叫他“彭癲子”。他補鍋之余,喜歡給過路的人講課,講課的內(nèi)容很簡單,就是用粉筆在墻上反復(fù)書寫陽光、空氣、水、二氧化碳、有機物、無機物等字。依他的說法,人是有機物,由水和二氧化碳等組成的,李云海心想彭癲子這么說,也有他的道理。 有人說,在我國,真正的江南小鎮(zhèn),不是鳳凰,不是麗江,也不是平遙,而是梅山縣。這話說得有點大,但也足見梅山曾經(jīng)有過的輝煌。 要知道,當年的湘軍鼻祖,就是梅山縣人氏。 幾十年前,梅山是湘西會戰(zhàn)的主要戰(zhàn)場之一,那場梅山慘案,讓整個梅山縣城毀于一旦。 據(jù)縣志記載,日寇所到之處,廬舍為墟,陳尸遍野,人民扶老攜幼,轉(zhuǎn)徙流離,哭聲震天,慘不忍睹。 日寇用槍殺、活埋、火燒、破肚、掏肝、竹竿分尸等殘忍手段,殘害了上萬無辜民眾,至今還有萬人坑! 羊牯嶺一戰(zhàn),日軍大敗潰退,梅山軍民用慘痛的代價,英勇頑強的誓死守住了最后的戰(zhàn)線。 假如,縣城整潔平滑、光可鑒人的青石板路還在;假如,那一排排錯落有致的古民居還在;假如,那蘊蓄著我國傳統(tǒng)文化內(nèi)涵的城隍廟、孔廟、軒轅殿、玉虛宮等古建筑還在,今日的梅山,那將會是一番怎樣的景象呢? 李云海再次回到這座古老的縣城,感慨良多。 他走過郵電局、縣署大院,經(jīng)過永興菜市場,來到了梅山縣機械廠。 廠門口是兩扇大鐵門,門旁的水泥柱子上扛著一個長木牌,牌子上赫然寫著“梅山縣機械廠”六個鮮紅的大字。 門口的保衛(wèi)看到了李云海,見他穿著白襯衫青西褲黑皮鞋,夾著公文包,倒像個工人或者干部,喊住了他:“喂,同志,你找誰?” 李云海當然認得他,此刻只能假裝不認識,微微一笑:“你好,我是新分配來的中專生,我是來報到的。” “哦,你是新來的技術(shù)員!中專生好啊!我們廠里就缺你這樣的知識分子。行政樓就在左手邊,那幢五層的樓房就是了。你到那邊二樓,找人事科的劉科長辦手續(xù)!” “好的,謝謝你。大叔,我把行李在你這里寄存一下吧?我等下再過來拿。”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