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而充足的白銀供應,保證了張居正的改革。 張居正改革前,明朝的稅收制度沿用前朝,生產什么,上交什么,種麥子交麥子,種大豆交大豆。 而隨著白銀的流入,民間白銀流通量大幅度上升。 張居正變法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規(guī)定稅收必須繳納白銀。 同時,從張居正改革后,官府的徭役,也可以用白銀代替,而官府再花錢雇人干工程。 期間,張居正又重新丈量全國土地,誰都別想跑,大家都老老實實用白銀納稅。 雖然在張居正死后,很多的變法都先后被廢除,但白銀的官方貨幣地位,從此正式確定。 凡事都怕一個但字。 1588年,西班牙和帶櫻爆發(fā)海戰(zhàn),沒錯,就是著名的無敵艦隊覆滅的哪一戰(zhàn),西班牙死傷兩萬,帶櫻死傷八千(包括斑疹傷寒)。 只可惜,這一戰(zhàn)對西班牙的影響并沒有吹噓的那么夸張。 1589年,帶櫻也組織了一支船隊,打算去干西班牙人一票,但結果同樣以失敗告終,西班牙死傷九百,帶櫻死傷一萬一千多。 在后來的1596年和1597年,西班牙又先后組織了第二次、第三次無敵艦隊遠征帶櫻,但都以失敗告終。 1604年,雙方戰(zhàn)爭結束,恢復戰(zhàn)前狀態(tài)(西班牙依舊是全球海上霸主),帶櫻答應不再原著尼德蘭的叛亂,西班牙也不再資助愛爾蘭的叛亂。 同時,英國的海狗們也必須停止對西班牙商船的劫掠。 隨著時間的流逝,雖然帶櫻的搶劫活動減少了,但西班牙人在全世界到處開火,也就沒有錢再到大明來買東西。 而西班牙的真正的沒落,則是1643年,法國在三十年戰(zhàn)爭中,在羅克魯瓦擊敗西班牙。 正可謂是,海軍決定興衰,陸軍決定存亡。 1633年(崇禎六年),倭瓜幕府二代目,德川秀忠決定閉關鎖國,日本流向大明的白銀貿易線路也陷入中斷。 至此,從外部輸入大明的白銀減少,生意也就做不下去了,這也標志著,大明內部宏觀經濟體系的崩塌開始。 而此時,由于早些年大量種植棉花和桑樹占用農田,江南幾省的糧食都要依靠湖北、安徽、江西等產糧大省供應。 隨著來進貨的歐洲人很難來了,這大明的商品賣不出去了,白銀流不進來了。 茶葉、絲綢、瓷器這三條完整產業(yè)鏈的崩塌,也讓依靠生存的百姓失去了生計,紛紛破產。 而產業(yè)轉型,是需要時間的。 最為直白的一組數(shù)據(jù),1640(崇禎十三年)-1642(崇禎十五年)年,身處江南身處江南的湖州,百分之三十的人口居然死于饑荒和疾病。 你敢相信,在蘇常熟、天下足的蘇州、常州周邊地區(qū),老百姓居然家里沒點兒存糧,搞的鬧起饑荒! 大明從建立那天起,朱元璋定下的規(guī)矩,就注定了大明的經濟基礎非常薄弱。 而在張居正改革之后,將國家鑄幣權拱手相讓,將國內貨幣穩(wěn)定交給了國際環(huán)境。 而后恰好遇上西班牙全世界開展,外部流入白銀減少導致內部經濟環(huán)境通縮。 再加上一個大明常凱申崇禎皇帝的一頓微操,就徹底葬送了這個國家。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