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蠶桑與河陽-《晉末長劍》
第(1/3)頁
“欲種桑樹,需擇美桑。”和煦的陽光下,一群衣紅穿綠的女眷圍在庾文君身旁,仔細聽她講著。
庾文君微微有些緊張。
這幾天她背了好久,確保不會出差錯,但事到臨頭,難免緊張。
殷氏悄悄遞上一根桑枝,緩了一下。
庾文君收拾心情,繼續說道:“此枝剪去兩頭,唯取中間一截,以其子較大,種之則其干強實,其葉肥厚。取出種子種下后,即待其出苗。”
說罷,便帶著女眷們來到一處剛剛清理出來的廢棄園落內,道:“種子已備好,這樣種下即可。”
兩名上了點年紀的婦人接過庾文君手里的桑子,示范種下后,讓眾人圍觀。
其實吧,邵勛這個幕府沒那么不接地氣。
不少草根出身的軍官們的家人,多多少少種過桑樹,對此比較了解。
但主母在示范呢,你再懂也得憋著,不能當面拆臺啊。
當然,不懂的還是占大多數。
尤其是士族將佐們的妻女,站在那里說說笑笑,不當回事。
笑話!種桑養蠶這種事,朝廷年年講,甚至皇后躬蠶禮,但誰真的當回事了?這種庶務,自然有莊客家的婆娘去干,怎么可能讓她們沾手?
不過,庾夫人似乎是來真的?
“肅靜。”荀氏站了出來,小小的臉上已有幾分厲色,只聽她說道:“夫人方才講了如何選取良種,后又講了下種之法。爾等好好看著、聽著,勿得喧嘩。回去之后,你等每人都要種一園,時時打理。”
此話一出,眾人總算安靜了下來。至于她們內心怎么想的,就沒人知道了。
庾文君感激地看了一眼小姐妹,繼續說道:“出苗之后,盡起所種之苗,將干削掉,只留根。每三根合作一株,若品字樣,緊縛一竹筒底下栽種。日久之后,竹筒朽腐,三根會為一根,易長大矣。此謂育苗。”
“先種桑子,再育苗,來年正月中移栽至田中……”
斷斷續續的“講課”一直持續到中午才結束,女眷們領了桑子,紛紛離去。
待過幾日,她們還要過來一趟,到蠶室中觀摩一番。
“累了吧?”邵勛剛剛整理完蠶室,問道。
“種桑好麻煩。”庾文君嘆道。
“要怪就怪老天爺。”邵勛一邊擦拭著神像,一邊說道:“先是大旱,把桑林折騰得差不多了。第二年再來個蝗災,把殘存的桑樹也給弄沒了。至此,原本桑林蔚然成風的河南充斥著外地來的絹帛。本地桑樹十不存一,殊為可惜。為夫給軍士發賞,就感絹帛頗為不足,經常要用糧食沖抵。”
之前周馥在壽春時曾上奏天子,揚、江、湘、荊四州各調絹十四萬匹,總計五十六萬,充作天子遷都壽春時的首批花費。
先不管周馥有沒有這個能力讓這四個州出血,單就他這份奏折而言,足見江南的蠶桑產業沒在連續兩年的創世紀災害中遭受重創,規模維持得很不錯。
與他們一比,河南、河北就太苦逼了,更別說關中了。
邵勛想恢復豫州的蠶桑業,竟然要從下種、育苗開始,真的太難了。
但這些事今年不做,明年也要做,明年不做,后面還是逃不掉。
有些事,總要起頭,有些成果,需要時間來累積。
這是一個在一年前還白骨蔽野、饑荒遍地,連牛馬毛都被啃噬殆盡,不知道餓死了多少人的地方,恢復起來卻沒那么容易。
“我會帶著她們好好弄的。”庾文君直接撲到了邵勛懷里,道:“我們都這么做了,諸縣鄉的士民應該也會效仿吧?”
“當然了。”邵勛親了親她的額頭,道:“好了,坐那歇息會吧。”
小姑娘太黏人了。
走到哪里,都要挽著他的手,沒人的地方,就要抱著他。
每次出門回來,遠遠就撲進他懷里。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强县|
蛟河市|
彭泽县|
赤水市|
夏津县|
南康市|
依安县|
萨迦县|
呼玛县|
板桥市|
山阳县|
揭西县|
朔州市|
永康市|
揭西县|
焦作市|
西峡县|
三台县|
宜宾县|
洪湖市|
汝州市|
清新县|
茂名市|
绍兴县|
固安县|
南开区|
湾仔区|
会宁县|
乐平市|
额尔古纳市|
宁德市|
德惠市|
资中县|
左云县|
盐源县|
泉州市|
保康县|
合水县|
佛冈县|
兰坪|
新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