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高平城下-《晉末長劍》
第(1/3)頁
森林、農田、小溪與天空交接的地平線上,如同漲潮一般,轟然涌出了無盡的人群。
這是騎兵的大潮,馬的海洋。
銀色的兜盔、褐色的皮甲接天蓋地,翻滾起洶涌澎湃的浪濤。
馬槊、騎槍、刀劍,被陽光照射著,猶如粼粼的波光在閃耀,讓人不敢直視。
旌旗獵獵飛舞,好似競發的風帆,在大海上空隨風飄揚。
戰馬的嘶鳴、號角的嗚咽、憤怒的吼聲以及驚雷般的戰鼓,直如山呼海嘯,直上云霄。
奉命前來阻擊他們的匈奴騎兵臉色慘白,渾身顫抖。
部大兩眼發直。
他不是沒見過幾千騎兵,但氣勢如此雄渾,排陣如此嚴密的,還是第一回。
他們這數百人馬,就像怒海中的一葉扁舟,被狂濤巨浪拋弄著,眼見著就要徹底傾覆。
“射……射箭啊!”部大仿佛抓到了救命稻草一般,神經質地喊了起來。
牧人們如夢初醒,紛紛掣出角弓,粗粗一瞄,向前方拋射而去。
“嗡!”大蓬箭矢落下,如同石沉大海,毫無反應。
晉軍騎兵依然排山倒海地沖過來。
“再射!”部大率先放出一箭。
“嗡!”又是一波箭雨,這次對面零零散散落了一些人。
馬蹄聲陣陣,波浪已近在眼前。
來不及施放第三波箭雨了,短促激烈的白刃戰立刻展開。
部大的馬刀,狠狠砍在一名晉軍騎兵的脖子上,卻沒防住側面刺來的一桿長槍,痛得五官都糾結在了一起。
臨死之前,他狠狠拽住了一名晉軍騎兵,一同翻落馬下。
大群騎兵結陣而過,將他倆踩成了肉泥,將阻礙他們的數百游騎沖了個七零八落。
游騎潰不成軍,四散而逃。
沒有人追擊他們。
大隊人馬稍稍放緩了馬速,繼續向前,向高平挺進。
待他們退去之后,游騎才稍稍收攏,又回到了方才的戰場。
他們找到了已被踩得胸口凹陷的部大,戰戰兢兢地拿出一捆氈毯,將尸體裹了,呼嘯而去。
走后沒多久,第二批千余晉軍騎兵攜馬四千余匹趕至。
匆匆瞄了一下戰場后,沒有任何停留的意思,向前追趕而去。
傍晚時分,第三批千余騎,攜馬五千余匹,不緊不慢地追了過來,依然沒有停留,一直追到入夜,才抵達了臨時營地。
他們來得正是時候,上千名匈奴游騎在曠野中奔馳著,試圖襲擾、奪取他們的馬匹。
營地內的騎兵留少數人看馬,分出了七百騎,追著匈奴人廝殺。
匈奴并不敢近戰,而是反反復復兜著圈子,不斷放箭,時不時有晉軍騎兵慘叫落馬。
還有一部分人試圖去驅散馬群,但被留下來看馬的人用步弓射退,雙方僵持著,反復尋找對方的破綻。
最終,當第三批晉軍騎兵抵達時,匈奴終于一哄而散,放棄了襲擾。
第二批騎兵顧不得裹傷,立刻帶著休息足夠的馬匹前行,追趕第一批人去了。
第三批人接管營地。
警戒的警戒,做飯的做飯,喂馬的喂馬,忙得不亦樂乎。
長途奔襲就是這個樣子。
襲擊步兵還好,可以放心大膽地在野外過夜。
可若對付的是有大量騎兵的匈奴,危險一下子就提升了許多。
他們的活動能力不弱于你,而且擅長游斗、偷襲、騷擾,一不留神就鉆到你后方,襲擊你正在扎營休整的部隊,打斷你波次前進的態勢。
很顯然,高平的靳準已經收到了張越部戰敗的消息。在此之前,更已經知道了東武陽浮橋盡毀之事,因此向外撒出了大量信使、游騎。
分散在各處擄掠的匈奴騎兵慢慢回撤。
曠野之中,到處是零零散散的匈奴騎兵,少的百余騎,多的上千騎。
他們往往與奔襲中的晉軍不期而遇,遭遇戰每時每刻都在爆發。
也是在這個時刻,兒郎們才深刻地體會到:當機立斷下令直奔高平,到底是多么果斷的決定。
給匈奴人幾天時間,靳準手頭的步騎兵能迅速膨脹到兩三萬人。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额敏县|
栾川县|
洛浦县|
乌什县|
玉龙|
松溪县|
钦州市|
伊春市|
兴安盟|
吉木萨尔县|
桦甸市|
奇台县|
梧州市|
磴口县|
菏泽市|
栾城县|
金湖县|
咸宁市|
桐乡市|
普兰县|
南开区|
天长市|
资阳市|
马关县|
镇江市|
射洪县|
贡嘎县|
金阳县|
石阡县|
南漳县|
南澳县|
上栗县|
奉新县|
常熟市|
盱眙县|
屏边|
宁强县|
廉江市|
平江县|
安达市|
诸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