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誠然,正如劉靈所猜測的那樣,追襲戰已經過了高潮。 這本就是一次有備打無備的突襲罷了,王桑、劉靈迫不及待上門送人頭,那還有什么可猶豫的? 唯一遺憾的,大概就是風雪太大,能見度太低,天氣太冷,不利于追擊罷了。 不過,官軍不方便追擊,不代表其他人不行。 敵軍既然要劫掠,那么免不了人員四處分散,惡劣天氣之下,收攏需要時間。如今直接被一波突襲給干得稀里嘩啦,王桑、劉靈二人倉皇潰逃,分散在各處的賊眾甚至不知道該往哪里集結,于是只能一股腦地往林慮縣撤退——他們南下時的出發地。 撤退的路上,銀槍軍、牙門軍、府兵、義從虎視眈眈,碰到就追上去猛干。于是,可想而知賊軍撤退的混亂程度了。 一開始可能還有點組織紀律,但跑著跑著,能維持組織的人越來越少,且多是自青、徐起事時就跟著他們的老賊,最次也得是在豫、兗二州入伙的悍勇之輩。 新兵們就沒這個能力了,往往走著走著就掉隊了,而這多半意味著死亡。 共縣通往林慮的驛道上,僵臥于途的尸體比比皆是。很多人身上甚至壓根沒有傷口,不知道是餓死的還是凍死的——多半是后者。 嚴寒的深夜,勁風直吹,雪花漫天。一天一夜沒吃飯的賊人,三五成群,不辨方向,絕望地行走在荒無人煙的曠野中,凍餓而死的可能性很大。 邵勛策馬而過之時,目光只在這些尸體上掃了一眼,便即收回。 前方又出現了一群林慮父(豪)老(強),恭恭敬敬地奉上酒肉、糧草。 一堵矮墻后面,甚至埋著上百個瓦罐、飯甑,里面煮著熱湯,給過路的軍士提供補給。 來自郡城的吏員連連催促,讓丁壯們把蒸熟的粟米飯端出來。 “第一次享受這種待遇……”邵勛感慨了一聲。 上一次來河北,以及更早之前去關中,一路上可沒這么多人勞軍,甚至還需要自己派人去征糧。 在老丈人的地盤上打仗,就這點好處。 同時也可從側面看出,庾琛堅守汲郡數年,威望已經相當高了,至少能支使地方上的大族提供后勤保障。 另外,從汲縣、共縣、林慮縣三地的情況來看,有相當部分田地種上了冬小麥,說明老丈人能在一定程度上推行朝廷的政策。 這是什么?這是執行力!亂世之中非常寶貴的能力。 “君侯,塢堡帥應抓捕了不少賊兵,七八十人總是有的。”唐劍指了指遠處一群正在喝粥的丁壯,說道:“逃散的潰兵,一般而言都會被塢堡抓走,成為奴隸。” 邵勛點了點頭,沒管這事。 有塢堡帥們出手,這些賊兵大概沒幾個能回去了。 他想起了契丹開國君主耶律阿保機的事情,他帶著大軍南下中原,十萬眾先為后唐軍五千人擊破,潰不成軍。第二次在沙河遇到時,一看到后唐軍旗幟,直接嚇潰了,爭相渡河,河冰破裂,溺死者不計其數,阿保機之子被俘。 后唐軍奮勇追擊,時天降大雪,契丹人死于嚴寒者不計其數,撤退路上又遭到村民襲殺,最后逃回去的寥寥無幾。 千萬不要小看這些“村民”、“堡戶”,在亂世之中,他們是有一定戰斗力的。 遇到大軍前來,他們老實得像鵪鶉一樣,你燒殺搶掠,他們都不一定有能力反抗。但當你落單的時候,就能領教他們的厲害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數百人一股的賊軍都很危險,更別說三五成群的潰眾了。那就是行走的奴隸,塢堡帥、莊園主們定然或捕或殺,不會放他們走的。 大軍在塢堡外休整了一個時辰,吃完熱飯、熱湯,順便烤干綿衣之后,繼續向北進發。 十三日,前方來報,充當先鋒的府兵進占林慮縣。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