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零四章 宜陽-《晉末長劍》


    第(1/3)頁

    永寧二年(305)正月未過,邵勛便拉起部隊西行。

    糜晃被催得受不了,最終帶著長子糜直以及兩百糜氏部曲,一起西行。

    以洛陽為中心,東西向的道路大致分為“成皋道”(東)和“崤函道”(西)。

    前者是一條位于芒山(邙山)北麓、黃河南岸的濱河大道。特點是地勢平坦,快速便捷,前往滎陽等地非常容易。

    成皋是這條路上地勢最險要的地方,附近歷朝歷代都建關隘,如成皋關、虎牢關、汜水關等,關隘地點或不太一樣,但核心都是依靠嵩山余脈與黃河,依山濱水而建。

    崤函道就要艱險多了,畢竟這里處于豫西山區(qū),不是很好走。

    準確來說,崤函道是一個統(tǒng)稱,又可細分為東半部分的崤山道和西半部分的函谷道,以陜縣為分界點。

    崤山道還可分為南北兩道。

    南道通行條件最好,沿著洛水河谷走,直抵宜陽,故又名“宜陽道”。

    “自周以來,長安、洛陽間的驛道就沒怎么變過。”糜晃一邊走,一邊對邵勛說道,時不時還扭頭看向身后的長子糜直,看看他有沒有在聽。

    糜直從濱海平原來到豫西山區(qū),一時間有些新奇,盯著山川的次數(shù)多了些,已被糜晃教訓了好幾次。

    邵勛其實同樣興致盎然。

    第一次離開洛陽城向西,他有種開新地圖的快感。

    “山川河流就這樣,便是想改道也不行啊。”邵勛說道:“仆聞建安十六年(211),曹孟德為討關中,開崤山北道。現(xiàn)在就這一南一北兩條道了吧?”

    “嗯。”糜晃點了點頭。

    邵勛思慮了一下,他總覺得還有第三條道,后世在哪本書上看到過,好像是沿著黃河南岸,繞一個大圈,經“中流砥柱”那個地方,直抵陜縣,但應該很不好走,車輛是沒希望了,人、馬估計也很危險。

    “宜陽其實一直在洛陽控制之下。”寧靜的山谷間,除了部隊行軍的聲音外,就只有糜晃那標志性的公鴨嗓門了:“每次西兵攻洛陽,宜陽都要大戰(zhàn)一番。司馬乂秉政那會,皇甫商就在此與張方打過數(shù)場。”

    宜陽是弘農郡最東邊的一個縣,因崤山南道盡在其境內,故十分緊要,戰(zhàn)事一場接一場,十分慘烈。

    以至于官員們都不愿在此當官,能推就推,不能推就棄官而走,小命要緊。

    “宜陽還有多少人?”邵勛看著清澈寬廣的洛水,以及兩岸的河谷平原,道:“一路行來,渺無人煙。偶有一些百姓,看到咱們也像躲瘟神一樣,跑得飛快。”

    “我亦不知。”糜晃嘆道:“走吧,前面就是宜陽城了。”

    邵勛點了點頭,將一份寫滿蠅頭小字的絹帛收起,放入懷中。

    這是裴妃給他準備的“小抄”,詳細記載了從《戰(zhàn)國策》、《史記》等典籍中摘出的有關宜陽的一切——從戰(zhàn)國韓邑開始,到秦武王使甘茂伐韓,乃至本朝隱士孫登所居的宜陽南山,應有盡有。

    以后得專門養(yǎng)幾個人研究這些史料了。

    史料并不單純是歷史,有時候還和軍事有關,比如古人走哪條路線,為什么這么走。他走這條路的時候好走么?遇到了什么困難?天氣怎么樣?等等一堆東西,都有參考價值。

    宜陽城已經不存在縣令了……

    “恭迎府君。”宜陽縣品階最高的縣丞齊順躬身作揖,大聲道。

    在他的帶領下,身后的吏員們亦紛紛上前行禮。

    聲音有點稀落,因為就連吏員都沒幾個了。

    “諸君辛苦了。”糜晃下了馬,看著破破爛爛的城墻,有感而發(fā):“在這當官做吏不容易吧?”

    齊順等人面面相覷,這話叫他們怎么接?

    邵勛呵呵一笑,下了馬。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罗江县| 易门县| 合江县| 南昌市| 德兴市| 察哈| 荥经县| 余干县| 丰都县| 特克斯县| 开封市| 高安市| 台安县| 乌鲁木齐县| 东丰县| 炉霍县| 河西区| 友谊县| 潜江市| 大渡口区| 永善县| 郯城县| 简阳市| 茶陵县| 通城县| 塔河县| 武乡县| 沽源县| 晋中市| 福泉市| 溆浦县| 博罗县| 青岛市| 长阳| 南宫市| 读书| 耒阳市| 泊头市| 甘泉县| 微山县| 阜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