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比如塔型、遺跡型、險地型、迷宮型和最常見的地窟型。 等階按照危害程度從弱到強劃分為: 微、小、中、大、巨、超巨六種。 據說往上還有被稱為喪鐘級和天災級的魔物地窟。 不同等階的地窟,規模、魔物的種類和實力上限以及每個納羅亞日涌出的數量也有明顯區別。 那些巨型及以上等階的地窟,都有各大勢力組建的聯軍專門針對。 部分區域還有多個地窟聯結的情況,形成了魔物軍隊,侵占了不少土地。 巨型以下,小型以上的地窟通常由各地衛戍軍和傭兵團負責剿滅。 至于微型和小型的地窟基本上都是各地的松散冒險者進行自由獵殺。 因此各地都有冒險者公會和各種形態主旨都有所不同的組織。 理論上地窟最多可以存在十年,期滿后未被剿滅也會自動消散。 除此之外,直接殺入地窟深處,收繳魔種、摧毀秘文石柱,也能毀掉魔物地窟。 不過每當秘文石柱受到攻擊的時候,通道內就會根據地窟等階涌出若干頭強大的精英魔物,算是一種清關boss的機制。 然而這種剿滅也只能讓某個地區獲得暫時的安寧。 因為每當有地窟被徹底摧毀,很快其它地方就會出現新的地窟。 而且魔物帶來的可不僅僅只有殺戮和毀滅,還有各種各樣的魔物材料。 包括各階的魔核與怪物逸散的魔氣都是有極大實用價值的。 如果說魔種是自帶充能效果的大電池,那么魔核就是質量和數量都要遜色的一次性電池。 魔氣可以理解為是魔力能量的一種形態。 納羅亞大陸有施法者,但是魔力卻是一種“奢侈品”。 施法者們通過冥想汲取自然界中的魔力,吸收速度極慢,最關鍵的是自然界里也沒有天然的蘊魔礦物。 如此一來,魔核及吸納了足夠魔氣的晶石就成為了最佳的魔力儲備物品。 此外,相關的魔動技術、符文鍛造技術以及魔法陣的維持都離不開這些東西。 可以說魔物的產出品在納羅亞大陸的地位,絲毫不亞于藍星的石油和煤礦!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