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李仁宏道:“先說武松兄弟,到得青州,為兄也需軍中有心腹之人。那青州指揮司總管、兵馬統制秦明、兵馬都監黃信都是慕容彥達的人,武松兄弟便先去那軍中任個兵馬提轄,但得有了功勞,便可升任團練使,也好對秦、黃二人有些掣肘。” 武植點了點頭,這安排,他沒意見。 提轄這官職,他當然知道。魯智深、孫立、楊志都擔任過此職,比索超的正牌軍還大一級,也能管個二三百人,還是不錯了。 武松現在只是個都頭,得任提轄,便表示他終從沒有身份的吏員轉為了軍中武官,也算小有進步。 李仁宏又看向武松。 武松神色中也頗有意動,帶兵打仗那是肯定比帶捕快抓賊爽利多了,他便道:“我兄長若無意見,我便無意見。” 李仁宏點了點頭,又對武植道:“至于賢弟你的安排,我有三個去處。 一是千乘縣縣尉,掌一縣治安捕盜事,因該縣無縣丞,地位僅低于縣令、主薄,實權較大; 二乃青州司馬,雖為州司官,地位較高,但只是虛位,并無實權。 三乃那清風寨巡檢司寨,雖只是一巡檢,但扼青州西門,通桃花山、二龍山、清風山三座惡山,由州府直管。 縣尉、司馬均為正九品,最后那巡檢只是從九品。” 武植沒想到李仁宏還給自己出了個選擇題,便尋思起來。 第一個縣尉雖然不錯,但頭上還有個高兩級的縣令管著,還有個平級主薄掣肘。不爽利,不考慮。 第二個青州司馬,和唐朝那個“侍兒扶起嬌無力,江州司馬青衫濕”的司馬同為州司馬,但人家唐朝州司馬是正四品官職,管著一州軍政。宋朝的州司馬卻只有正九品的虛職,更不考慮。 第三個,太耳熟了,那清風寨不就是花榮在那個清風寨么?只不知這巡檢和花榮的知寨比起來,哪個大? 武植便問道:“兄長,這清風寨巡檢司寨和知寨有什么區別?” 李仁宏笑道:“知寨便是那巡檢司寨的民間叫法,那清風寨設一正一副兩個巡檢司寨,正的由文官擔任,為從九品,一般又叫文知寨;副的由軍中武官擔任,一般叫武知寨,無品級。 賢弟自然是去擔任文知寨,不然愚兄費如此大力氣讓你吏人出仕干嘛。” 武植聽之,大喜,這文知寨是清風寨的一把手,寨內任何事都可一言而決,倒是適合自己關起門來發展。再說還能白得一個梁山五虎級別的手下,那簡直輕松加愉快。 武植便道:“兄長,我愿去當那文知寨,只是,我聽說那不是有個文知寨,叫什么劉高么?” 李仁宏聽之,奇道:“你竟知劉高!愚兄也是前些日子才聽慕容彥達說起過此人。” 原來按大宋潛規,州級大員履新,皆可帶幾個自己人到新州任職,不然手下便無趁手人員可用。李仁宏為提前布局,便差人向慕容彥達送了一千兩銀子,順便和慕容彥達交流自己所帶人手的如何安置。 那慕容彥達也是個棒槌,他只知李仁宏要來當通判,卻不知李仁宏實是奔著他的位置去的。樂呵呵的收了李仁宏的銀子,便給李仁宏分派一些相應品級的官職,以便李仁宏操作。 方才那三個官職便是慕容彥達分派給李仁宏的,甚至還在信中給李仁宏分說了原位置的人手調動安排。根據他信中所說,劉高將由那清風寨文知寨調任青州教授,算是升了一級,但實權嘛,就少很多了。 武植見李仁宏發問,自然也能輕松應對:“自從上月聽兄長說起將去青州,為滅那三山賊寇,助兄長再升一級,小弟早便分派人手打探三山虛實,那清風寨情況,也是小弟安排的探子回報的消息。” 李仁宏聽之,拍著武植的肩膀感動道:“賢弟,你有心了!愚兄,謝謝你!”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