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李牧極為干脆的答應了騰華滔三百萬的大概預算,并允許在實際拍攝中有30%的超支空間,這讓騰華滔心里松了口氣,三百萬投資、最高三百九十萬預算用來拍這部電影,對他來說完全足夠了。 其實,九把刀拍《那些年》的時候,一共也就籌備了五千萬新臺幣,折算到人民幣大概也就是1000萬的樣子,那可是2011年的1000萬,真算購買力的話跟現在的300萬差距不大,而且這個費用是不包含演員片酬的,如果把演員片酬也計算進來,那么總投資五百萬是肯定有的,所以這個制作費用已經非常充足了。 確定了制作費用,李牧詢問騰華滔對自己的導演薪酬有什么要求,他想了半天,開口要了一個十萬。 十萬塊相對于騰華滔眼下的名氣來說,不高也不低,李牧給寧昊五十萬的導演費是天價,10%的凈利潤分賬就更是高的嚇人,沒別的,一是有錢任性,二是單純的欣賞寧昊,至于騰華滔,他總體上對這個導演沒什么太深刻的感覺,不過如果他真的能夠早些進入拍攝商業愛情電影片的狀態,以后沒準也是能拍出幾部高票房電影的,所以李牧也有心把他簽到牧野科技來。 要簽就得盡快,如果真等他拍完《那些年》,恐怕他的身價就要往上漲不少,所以李牧當即對騰華滔說:“這樣吧,如果你對牧野映象感興趣,就跟我們簽一個長約吧,從這部電影開始,第一部片的導演費是二十萬,以后每部在上一部的基礎上遞增50%,而且我保證每年給你投拍一部電影,至于你的電視劇方面,我們就不插手了,你可以自主接片,你看如何?” 李牧一下子把騰華滔的導演費提高了一倍,頓時便讓騰華滔震驚不已,可讓他心底喜不自勝的最重要原因還不是導演費翻了一倍,而是李牧愿意每年投他一部電影。 一般以電視劇為主的導演,在電影圈的影響力勢必要減弱一些,像騰華滔這種偏電視劇的導演,兩三年能有機會拍一部大電影就已經非常不錯了,而且能找上自己的還不見得是什么好本子,也不見得是大制作,但是,每一個導演的終極夢想都是拍攝大電影,因為這才是影視娛樂領域的最高層次,作為導演,誰不想多一些機會拍攝電影?而且,稍微出名一點的導演幾乎是絕對不會接拍電視劇的,就算是那些拍電視劇出身,后來在電影導演領域有所建樹的導演也絕對不會再回頭拍電視劇,原因很簡單,瞧不上。 張億謀從來沒有接拍過電視劇,馮小鋼雖然是拍電視劇出身,但97年以后就沒再觸碰過電視劇,全部扎根大熒幕,原因就是每一個導演都將電影視為終極追求。 對騰華滔來說也是一樣,他也希望能夠多一些拍電影的機會、希望能夠成為一線電影導演,但是機會難尋,眼下牧野映象對自己拋出橄欖枝,面對每年一部電影的強大吸引力,他幾乎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問李牧:“李總,咱們能簽幾年?” 騰華滔恨不得簽的越久越好,但是他也明白,李牧給自己的導演費里有一個1.5倍的遞增系數,如果簽的太久,后期導演費就是天價了,所以李牧應該不會跟自己簽太久。 李牧在心里大概心算了一下,以1.5倍為系數的話,騰華滔第一部電影導演費是20萬,第二部30萬,第三部45萬,第四部67.5萬,第五部101.25萬,如果算上通貨膨脹、算上他名氣的不斷提升,整體漲勢不算高,甚至還有點偏低,不過這也是簽長約的好處,起碼眼下對騰華滔來說,這個價格還是非常誘人的。 于是李牧便對他說:“這樣吧,咱們先簽五年,五年五部電影之后,如果大家合作愉快,我們再重新定標準。” 騰華滔立刻說道:“行!李總,我簽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