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蘇郎將-《貞觀長安小坊正》
第(1/3)頁
第246章蘇郎將
李佑努力擠出笑顏:“王恭送宗正卿。”
下次木杖別打那么痛,我還是好藩王。
李百藥的目光,打量了一下李佑,再打量了他身后的佐官,一聲輕嘆:“好自為之。”
軺車出城,李佑一息閉眼,齊王府的奴仆趕緊拉他入輿輦,飛奔回王府。
這個時辰,還可以睡一個回籠覺。
人生,唯美食、美人與美夢不可負。
左衛翊府前行途中,不時有游奕奔走回報,搞得像是真的上了戰場。
“郎將治軍嚴謹,難怪當年能破張金稱、敗楊公卿、馬踏突厥牙帳。”李百藥贊了一聲。“老夫不通行伍,故一直有一個疑惑縈繞,不知郎將可能為我解惑。”
“昔漢武威名赫赫,奪西域,得汗血寶馬、烏孫馬,緣何這兩種馬匹沒在中原大肆培養、成為中原諸朝軍馬?”
蘇郎將輕笑:“首先是數量問題,少量的馬匹不足以改良整個龐大的群體,就如一滴墨汁無法盡染一湖水。”
“然后是品種退化問題,草原的馬種,到了中原,適應簾地的情形,幾代下來,奔跑能力和本地品種差異不大。”
“最重要的,是負重問題。末將這一身山文甲,重四十斤,加上各種兵娶箭矢,再加末將自身重量,三百斤是只多不少的,烏孫馬與汗血寶馬快則快矣,承載力不足,這才是突厥馬、吐谷渾喬科馬被倚重的原因。”
李百藥嘆息:“竟是如此!”
難怪那些勸皇帝守土即可、無須花龐大靡費打突厥二國的建言,皇帝從來置之不理。
除了各種戰略、恩怨因素,馬匹恐怕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即便大唐的騎兵也不弱,可在整個隊伍里,比例不足三成。
有優化戰斗力的因素,也有馬匹短缺的尷尬。
進入兩座丘陵之間的峽谷,蘇郎將的左手輕舉,身后的傳令兵揮舞旗幟,左衛翊府的一字長蛇陣形,演變為一朵朵梅花,步兵以伙為單位,向兩側山頭奔跑推進。
“這是練兵?”李百藥嘆為觀止。“我大唐都如蘇郎將一般練兵,蕩平宇內,指日可待!”
“嗖”!
強勁的破空聲中,李百藥看到,一支利箭從側面丘陵射出,目標正是自己。
嘖,老夫居然也能死于軍中?
活得夠久,李百藥倒也不執著于生死,就是死亡方式出乎意料。
哎,孝子賢孫都不在身邊呢,誰來哭靈?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山县|
高青县|
余姚市|
淮阳县|
山阴县|
花垣县|
惠水县|
图木舒克市|
博兴县|
喜德县|
巴中市|
铜川市|
南郑县|
定襄县|
包头市|
兴安盟|
昌图县|
鞍山市|
唐海县|
油尖旺区|
南皮县|
华亭县|
禄丰县|
金乡县|
洪湖市|
汕尾市|
临沂市|
大石桥市|
民乐县|
茶陵县|
邹城市|
武乡县|
河源市|
宁海县|
临沧市|
清水河县|
平江县|
肃宁县|
淳安县|
怀集县|
高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