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三日之內,陶謙竄逆謀反,自立為帝的流言傳遍彭城,但若要傳到整個徐州,估計要一兩月之久,但曹軍種下了這顆流言種子,人心自然再一次得到了衡量。 而當地的豪族,也都迫于壓力,只能奔投曹操麾下,轉而表明自己家世的清白。 因為人心向漢,且諸侯未反帝者,一個董卓妄圖掌控天子,就已經讓天下諸侯聯合討伐,說明高祖皇帝當年斬白馬而盟的那一句“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依舊還停在人心之中。 所以,無論是什么階層,都害怕和這件事染上關系,哪怕是要做,也得想袁紹那樣做得干凈,扶持劉氏宗正為名,如此即便最后不能成事,卻也怪不到他的頭上。 彭城本來就被曹操占據,現在再傳出這樣的流言,自然是讓人如坐針氈,是以無論是否是才學之士,都要做點什么來保證自己不被污水潑到,這年頭根本不存在“清者自清”這種說法。 因為諸侯的屠刀,不會和士人辯駁,你絞盡腦汁想出來的長篇大賦洗清自己的名聲,都不如給當政之人送去一箱子金石或者布匹,又或者送去家中所儲的一囤糧食。 又是五日后,在惶惶不安的彭城、小沛兩地,已經出現了聲討陶謙的聲音,他們更多的是恨陶謙惹來了這戰禍,至于唾罵叛逆這種事都只是掩蓋其憤怒。 在這種情況下,有兩撥人送來的書信,讓曹操不得不處理。 一是從下邳送來的議和書信,要派遣使者來與曹操說明闕宣叛逆之事,并且押送叛賊千人,送至曹操麾下任由處置。 第二撥則是小沛的甘公,是在徐州極有名望且德高的長者,他想要求見曹操,以親自拜謝曹軍與百姓秋毫無犯的軍令。 在二者書信先后不久送到曹操手中時,他幾乎沒有多少遲疑,就選擇了去見甘公,而將接見下邳使者的事情交給了張韓與戲志才。 “伯常,能談成議和,把此時占據的勝勢,盡數換成錢糧軍資,也是一件功績。” 曹操拍打著張韓的肩膀,讓他嘗試跟隨戲志才前去議和,此需要辯才、學識、心性,不是誰都能出使的,張韓當年為武夫,轉為內政之臣不過數月,想來這等場面也沒見過。 “伯常不必過于擔憂,跟著志才談論便是,如有需要則為他準備些說辭、情報,”曹操微笑著,意味深長。 戲志才在旁聽得明白,這是有意培養,而且是各方面的培養張韓,這種培養用的可不是書經里的知識,用的是實績。 等同于,大戰練兵……真夠舍得的。 “主公放心,在下盡力而為。” 張韓拱手鞠躬,態度認真而且謙和,令得曹操忍不住想要再次提醒。 這孩子,面色竟如此嚴肅認真,看來的確想辦好這件事……畢竟這不比辯經,辯經出了勝負無非是多罰杯酒,勝者多些名聲,敗者可掙灑脫。 這是議和,輕則言語塞滯,丟人現眼;重則令將士廝殺賺取的局勢白費,被人牽著鼻子走。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