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在巡邊的數(shù)年中,總的來說啟釁之事少,平邊之事多。 說明汪直對當時邊地秩序的穩(wěn)定,確實起到了積極作用,并表現(xiàn)出了一定的軍事才能。 此外,汪直也為健全大明的科舉制度,提出過重要建議。 雖然后來因得罪太多人,被接連彈劾,黜為閑人,最后卻得了善終。 連史官在寫史時,都感覺十分不可思議,給出了“竟良死”三個字作為結語。 正是這一樁樁一件件,使得李天心尤為看得起這個雖無男兒身,卻有男兒志的小宦官。 李天心有意將他培養(yǎng)成一個,如“三寶太監(jiān)”鄭和那樣,對社稷有用的人才。 …… 待李天心與汪直寒暄完,朱富貴才開口笑道:“天心,你與汪公公是舊識?” 李天心笑道:“豈止是舊識,汪兄是孩兒的好朋友,好兄弟,義父別看汪兄年輕,他的能力可是絲毫不比那幫朝臣差。” 汪直笑吟吟的道:“過獎過獎,跟天心兄弟相比,我還差得遠,日后還要請?zhí)煨男值芏喽嗵狳c?!? 汪直雖是太監(jiān),但他的嗓音卻不似尋常太監(jiān)那般尖銳,當然也說不上渾厚,最多只能算是清亮。 若事先不知情,沒人能看出他是太監(jiān)。 李天心擺手笑道:“咱們就別在這互相吹捧了,先宣旨吧,等接完旨,咱們再好好喝一杯?!? “正好還有兩位好朋友在府中盤桓,到時候我介紹給汪兄認識?!? 汪直欣然道:“既是天心兄弟的好朋友,那定然也是難得的英雄豪杰?!? 李天心道:“那是,我這兩位朋友,說是未來江湖白道的領軍人物也不為過,自然都是少年英杰。” 汪直目光一閃,眼中掠過了然之色,這顯然是李天心,在為自己的未來做打算,心下不由感激萬分。 當下李天心與朱富貴走到大廳中央,面朝汪直一撩衣擺,正要下跪時卻被汪直阻止。 “朱爺,天心兄弟,皇上特別交代,二位可站著接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