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不過最恐怖的地方還不是這里。”葉真突然細聲說道。 還有最恐怖的地方? “要求全文背誦。”葉真露出了狡黠的一笑。 在上學的時候,學生是最害怕在課文的最后看到這幾個字了 全!文!背!誦! 簡單的幾個字,卻是帶給了學生們不可名狀的大恐怖。 這比什么桃花源是死人國度恐怖多了! 可這大恐怖只對學生黨有用。 其余人能夠免疫這恐怖攻擊。 “哈哈哈,幸好我早就出來工作了。” “我是大學生,我不用背書,好耶!” “我是語文老師,我早就會背了。” “我是小學生,我未來要背,嗚嗚嗚。” 只有學生受傷的世界完成了。 整個古文里面,最后這一小段有人說非常多余。 非常奇怪,刪除這一段對于整篇文言文沒有任何一點影響。 加上之后,好像也沒有錦上添花的作用。 但是就給人一種非常突兀的感覺。 不過在教科書上是這樣教的。 不僅不多余,反而是點睛一筆,通過文末南陽劉子驥規往不果這一筆,隱喻表達了這種理想境界與當時現實社會的對立,并使全文有余意不窮之趣。 這一看就是非常官方解釋和說法。 就像刻意賦予含義一樣。 就像作者寫窗簾是藍色的。 答案非要說是表達了作者什么憂傷之情。 實際上作者當時的窗簾就是藍色的,并沒有什么另外的意思。 所以就有人開玩笑說,如果周樹人穿越過來現代做自己課文的閱讀理解。 可能還不如現在的出卷老師做的高分。 不過現在通過葉真的解讀。 終于明白,這《桃花源記》并不是像大家在上學時候學習的那樣子。 而是講訴了一個非常靈異的鬼故事。 “完了,我感覺看到世界都不真實了。” “《桃花源記》的真相沒想到是這樣的。” “難道說我們世界還隱藏很多不為人知的秘密嗎?” “完了,感覺晚上我不敢睡覺了。” 就像葉真所說的那樣,《桃花源記》的真相比大家想的要恐怖得多。 原本以為只是一篇普通的文言文而已。 在葉真一步步的拆解之下,居然隱藏著這樣的真相。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