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2 蘇聯軍人-《我在俄羅斯挖土》
第(2/3)頁
其他的東西也有一點,比如說骨骼上還有一些沒有完全腐爛的衣物。
早就有心理準備的李維倒是沒有被嚇到,最多就是心里有些不太舒服而已。
可是他也沒有表現出什么情緒,只是平靜說道,“伙計們,仔細的找一找,我們肯定會找到什么。”
伊萬就調侃說道,“李維,我們已經在仔細尋找了,但是你沒有任何行動。”
李維一想也有道理,取出腰間的鏟子說道,“那我也開始行動起來了。”
看似隨意的走了幾步,李維就開始挖了起來。伊萬和維什尼亞克也不覺得奇怪,本身就應該是這樣,就是在以顱骨被發現的位置為中心向四周展開尋找。
先將表層的土挖出來一大片,差不多是兩平方的樣子。不知道的還以為李維是在浪費時間,或者是沒有找到重點呢。可是等下要是找到了骨骼,就會發現這個土坑剛剛好。
繼續挖著,李維忽然說道,“我好像找到了什么。”
正在忙著挖坑的伊萬立刻問道,“你找到了什么?”
“找到了一些衣物碎片。”李維就開口說道,“只是看著顏色不對,可能不是德國人。”
伊萬和維什尼亞克也連忙走了過來,仔細的蹲在地下研究著那么一點還未完全腐爛的布料。看起來有些像土黃色,雖說羅馬尼亞軍人的制服也有這類顏色。
但是土黃色粗布軍服,這也是蘇聯的標志之一。實際上蘇聯的軍服也不全都是土黃色,也有夾克等款式,不過土黃色粗布這類軍服更普遍而已。
說來二戰蘇軍軍服也處在一個紛繁復雜的時期,從蘇聯成立直到1920年代末,由于白軍的不斷圍攻,紅軍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依靠沙俄軍隊遺留的軍用物資,僅僅是取下了沙俄的軍徽和軍銜標記。
從1918年7月起,紅軍開始統一佩戴制式的“紅星”帽徽和兵種領章,第一代的“軍人識別標志”十分簡陋,只是按佩戴在軍帽前端和軍服領口上的小塊呢料的不同顏色來區分兵種。
在1922年開始發放統一的新式軍服,修訂了軍人等級。而在1935年,開始使用新的軍銜領章、袖章等軍銜識別標志,以不同數量的五角星、菱形、長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符號來區分軍銜,這就是蘇軍二戰時使用最廣泛的1935型軍服。
只不過蘇聯地處溫帶和寒帶,冬季較長,因此夏裝和冬裝區分明顯,更加加劇了蘇聯軍服的識別難度。
伊萬仔細看了許久,才說道,“我們就在這里繼續挖一挖吧?”
看到李維點頭,伊萬立刻開始行動,維什尼亞克也開始行動起來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骅市|
瑞金市|
金川县|
巴里|
樟树市|
东乌珠穆沁旗|
武冈市|
普陀区|
特克斯县|
万年县|
永和县|
聂荣县|
忻城县|
绍兴市|
莎车县|
周宁县|
青神县|
怀仁县|
潢川县|
江川县|
桓仁|
丰城市|
邵阳市|
安乡县|
手游|
久治县|
盘山县|
上杭县|
望江县|
孟州市|
荣昌县|
靖远县|
灵丘县|
环江|
元阳县|
浏阳市|
明溪县|
和林格尔县|
义乌市|
平阳县|
土默特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