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回顧與展望結束之后就進入到一個提問階段,底下已經有記者開始舉手了,檀錦程隨手點了一名有些面熟的記者。 一系列的數據,證明了閃馳氣候已成,能夠解決成千上萬名員工就業問題的大型集團公司,這讓他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最近為什么老有人請他吃飯了。 簡單來說就是張健出錢,于林出力,雙方合伙把公司做大做強,做得好了甚至股份都可以給。 若不是那次參觀,張從訓在檀錦程面前得瑟說他們簽了名國際巨星,檀錦程也不會這么快反應過來迅速搞定周杰侖來對抗。 “發布會的主題是閃馳集團,剛剛只講到電動車業務,不知道檀總能給我們介紹介紹閃馳集團的其他業務嗎?” 檀錦程走的路子跟他們不同,閃馳時不時地的整個新聞出來,除了不強行宣傳自己之外,走的大體跟雷布斯的路子有些接近,更加類似于“網紅”企業家。 “當然可以,之所以稱之為集團,那么業務肯定就是不止是單獨的一塊兒,大家都知道我本人最初做的是服裝出口生意,這塊兒目前也沒有丟掉。” 偷偷過來湊熱鬧,坐在角落里檀立華看著臺上侃侃而談的兒子,內心復雜。 2005年年會上檀錦程喊出2006年全年銷量達到20萬輛,傳至外界之時,很多人覺得這位年輕人簡直太狂了,2005年最后的幾個月里,他們的銷量才3.8輛,超過5倍的增速是一年就能達到的嗎? 然而,誰也沒想到2006年閃馳會以超過預期131%,2005年度全年11.2倍的增幅完成2006年的銷量預期。 還有鋰電池工廠,無論哪一項都是大型投資。 但當時的張從訓正值意氣風發之時,沒有太過在意,而到了今年,奧運會贊助商這么重要的策劃又因為閃馳的阻擊而弄丟了,二者之間的關系變得更加的微妙了。 “首先向各位媒體朋友還有消費者通報一下閃馳成立一周年以來取得的成績,截止今天為止,我們九月份的產能已經完全排滿,第四季的訂單同樣非常可觀,2006年全年的銷量已經大致可以統計出來,預計在42.62萬輛!其中海外部分大約占比12%左右。” 不用懷疑,這些率先提問的都是“托兒”,不然單單只有檀錦程一人在臺上講話發言,干巴巴的介紹,沒有互動效果那多沒意思。 加入wto也沒有多少年,普通老百姓對于掙外匯這個詞兒還是比較自豪的,閃馳集團不止有服裝跟電子產品出口業務,現如今又有電動車出口,真真是把掙外匯灌輸到了骨子里。 “暫時還沒有,目前有意的有幾個地點比較中意,不過暫時還在考察當中。” 張從訓創業多年,雖然沒受過多大的挫折,但大風大浪也是見過的,于林的離職對于芯日是一個損失,但也不至于讓張從訓失了方寸。 另外上市計劃他雖然沒有直接明確承認,但基本已經算是默認狀態,如果年銷量能夠達到百萬輛,銷售額破10億的話,那么上市其實也是一件比較簡單的事情。 不過既然沒成功,那于林就不能失敗了。 電動車工廠解決新增2500名員工,服裝工廠3000名,鋰電池工廠就算他是1000名好了,加上現有的規模,未來三年時間內閃馳集團將解決至少8000人的就業問題! 三年內,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一家10億級別銷售額的大型實業公司!” 按照閃馳公布的2006年銷量預期,全年的銷售額已經突破5億了,這已經超過了望江去年第二產業的全年gdp產值總和,超過全縣全年gdp的五分之一了! 是縣財政收入的十倍之多!這換了自己是領導,也得跟小檀總的老爸搞好關系啊,只要你是宜城人,你現在不回來沒關系,總有回來的時候。 “閃馳科技的第三家產業基地確定下來了嗎?落戶哪里有具體地點嗎?” “哎,要是像小檀那樣策劃都是自己在做就好了,挖了也無所吊謂。” 于林向他遞交了辭呈。 “這些都離不開消費者以及包括北侖區zf在內的社會各界的支持,也離不開閃馳全體員工的努力,公司決定全體員工在成立一周年之際全員加薪,管理層加薪15%,基層員工加薪20%。” 經過徐綺華近20天的反復游說,另外張健還親自來了無錫一趟,于林終于是心動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