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姆庫居河礦床大爆炸沒有阻礙阿特拉斯集團進行采礦。
第一批已經進行了腦機接口改造和腦內訓練的工人們躺在接入倉中,遠程控制著行走在輻射區的“坦桑尼亞”工程機器人。
爆炸徹底改變了表層土地,讓本就只是處于淺層地下的礦床部分露天。
本來這樣子的爆炸會讓采集環境充滿放射性塵埃,地質變化也會增加礦工風險,但現在這些風險都隨著坦桑尼亞工程機器人的投入使用,幾乎對工人沒有影響。
唯一的壞處就是放射性塵埃正在隨風飄散,會讓幾百公里外的定居點輻射量略微提高。
相關撤離工作已經持續很久。
吭哧,吭哧.
一臺已經投入量產的機器人盯著正在運行的鉆井挖掘機,手邊的電線連接著這臺巨大的機器。
【“坦桑尼亞”工程機器人一型】
【身高:2.1米】
【體重:225千克】
【最大載荷:32千克】
【功能:多功能臂、適應性底盤(履帶和雙足式)、先進感應系統、環境監測】
露天采礦設備搭建在核爆過的污染土上,高純度礦石經過分流送入粉碎機中直接進入下一步提純,污染土送入廢物回收站,粗處理后送入scfr的廢物回收模塊。
機器人們就像是動作更呆板一些的人類,但力量更大,而且完全可以使用各種各樣的電動載具,從遠方看去和人力礦場似乎沒什么太大的不同。
過了幾秒鐘,鉆機停下,一輛電動大型貨車和他同時停在鉆機電源附近。
一臺同樣的機器人走下,從巨大的貨廂中搬出電源,兩臺機器人配合完成換電,鉆機再次開始工作。
電動大貨車駛出礦場,天空逐漸變得澄澈起來。
它走的道路是使用蛛絲凝固劑壓實的臨時道路,表面涂刷有瀝青,道路兩邊的空地中可以看到許多已經投入使用的太陽能板和風力發電機,以及更多的在建清潔能源發電裝置。
同樣的電動汽車井然有序地保持著相同的車距高效通行,運送著礦石、建筑材料、電池、機器人和其他任何建設中需要的材料。
空中一臺又一臺無人機保持監控和數據流通,路面兩側還有正在進行通信塔和配電站施工的工程機器人。
貨車從道路駛下,來到一個巨大的建筑工地中——
一臺正在運行中的scfr隆隆作響,通過剛剛建成的生物電纜網絡,將源源不斷地電能輸往不遠處的工廠。
而工廠,坐落于海岸邊,身穿外骨骼的士兵以及剛剛完成腦機接口手術的工人、管理人員乘坐著電動運輸車在園區中快速通行
或者說,在這座欣欣向榮的在建城市中生活。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