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白日里,生人在天地山川間行走,日頭之下,諸邪退散。
一到晚上,日落后陰氣漸重,生人退避,百鬼盡出。
人若要在夜里與鬼怪爭奪時間,不妨點一盞燈籠。
有了光,便能看清人與物與路。
人提燈,是為了照明;鬼也會提燈,是為了引路。
客死他鄉的孤魂野鬼,要循著親朋好友的招魂歸家;流竄人間的枉死之魂,要經由陰差鬼將鎖入幽冥。
有的要投胎,有的要回魂,在鬼道上來來往往,擠擠挨挨,需點一盞青燈在前頭指引,才不會走錯。
那引路的青燈便是人們常說的鬼火,在黑夜中瑩瑩飄飖著,隨風而去。
夜間趕路的旅人須得向鬼借道,還要小心不要沖撞了趕路的鬼魂,否則不知不覺間就會走入岔路,暈頭轉向。
太明亮的燈火便是一種“沖撞”,若是那燈比引路的鬼火還亮,糊涂的鬼怪便看不到鬼火了,眼中只有那盞人點的燈。
它們跟著燈走,不知要走到哪兒,待發現走錯了道,將徹底變為天地不收的厲鬼。
故而提了燈的旅人,一來不能將燈籠點得太亮,二來也要隨時留意燭火的顏色。
但凡那火焰突然間變作了綠色,便說明被趕路的鬼跟上了。
那燈不再是陽間的燈,而成了為鬼引路的青燈。
提燈者須及時將鬼送至目的地,不然將會被厲鬼纏一輩子。
……
齊斯斜倚在床上,翻著被他撕得缺斤少兩、破破爛爛的《幽冥錄》。
林辰坐在旁邊,裹著被子,伸過頭去,好奇地看上面的記載。
“難怪我們手中的燈籠一到晚上就這么暗,是怕我們沖撞了鬼怪嗎?”
他提出猜測,又自行否決:“不對,我記得燈籠在鎮外的山林中亮度是正常的,我還能借著光看清文字。
“是進入楊花鎮后,它才暗得連字都照不清楚的……”
玩家載入副本后,出現在楊花鎮外的山林中,時間正是深夜;進鎮之后,時間變為白天,又在短短幾小時內迅速變暗。
人類大多需要借助對照,才能對光線的亮與暗產生概念。在自然光持續變化的情況下,普通人很難判斷燈籠的亮度變化。
誰也不知道燈籠的光線具體是在哪個時候變暗的,頂多知道在鎮外借著燈籠光能看清字,在鎮內卻不行。
齊斯垂著眼看手中的書,淡淡道:“如果我沒感覺錯的話,在進鎮的那一刻,我手中的燈籠似乎變輕了一些。不知你有沒有類似的感受?!?
林辰下意識開始回憶進鎮時的情景。
他當時沒有留意,如今去想,只模模糊糊的有那么個印象,但燈籠到底變輕了沒有,他怎么都無法確定。
不過既然齊斯都那么說了,應該是沒錯的吧?
林辰看著床頭柜上的燈,不確定地說:“當時我確實有奇怪的感覺,但具體的想不起來。這燈籠……好像的確有些不一樣了?!?
齊斯點頭表示了解,神情肅然,不置可否。
林辰將視線從燈籠上移開,落在窗戶上。
思維觸及某一處,他不安起來:“齊哥,你說楊花鎮的鎮民會不會早就都變成鬼了?外面的那些……會不會就是他們的尸體?”
“也許吧?!饼R斯轉過身背對林辰,“等明天早上去問問鎮民,說不定能打探到一些信息?!?
“嗯嗯!但……萬一他們不肯告訴我們怎么辦?”
“那又怎么樣?我們的任務核心是那個被稱為‘山神’的老虎,跟燈籠沒有太大的關系,不是么?”
齊斯的聲音含糊不清,飄忽得像是從夢境中傳來。
林辰看見他忽的直挺挺坐起身,姿勢怪異地背對木門,面朝窗戶,使人看不見面容和神情,只能看見一道紅衣散發的背影。
青年從床頭柜上拿起燈籠,抱在懷中,聽聲音是在拆最外面一層的紙燈罩,好將里頭的蠟燭取出來。
他身形偏瘦,腰板偏窄,好在衣袍算得上寬大松散,剛好能遮擋住林辰的視線。
林辰坐在靠門的床上,不明所以地盯著他的后背看,從頭到尾看不出個所以然。
……
二樓靠右的房間中,仇心和唐煜話不投機半句多,皆像鋸了嘴的葫蘆似的悶聲不響。
兩人搜查完房間,觀察完環境后,便各自上了床,將燈籠放在床頭柜上。
燈籠的光維持著將明未明的亮度,給整個房間罩上一層暗黃的濾鏡,撲閃著濃淡變幻的燈影。
非但沒能驅散容易帶來恐懼的黑暗,反而令人生出詭異的聯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