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可重復性是科學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現(xiàn)代科學研究的重要原則之一,它強調科學研究結果應該是可以重復和驗證的。
可復制性不僅對科學研究本身至關重要,而且也對科學研究成果轉換成應用和產業(yè)也有重要意義,同樣的,只有成果的可復制、可重復,才能算一個文明真正掌握該成果。
這是科學不同于玄幻的內核之一,同樣一本九陰真經不同人有不同理解練出來的效果也會各不相同,但科學技術不會,那是客觀規(guī)律的總結,氫氣和氧氣燃燒的產物一定是水,沒有任何意外。
所以一旦萬有理論被人類掌握,那它將會很快化作一個個可復制的應用科學,迅速應用到整個文明中,完成文明等級的提升。
萬有理論終于進入驗證階段,而這一階階段也不簡單。
因為驗證并不是一句話能解決的,它需要整個文明社會各部門的配合。最直觀的就是人類必須擁有滿足驗證試驗所需的材料,那就要材料科技必須達標,否則連制造實驗工具的能力都沒有。
單是這一點,就要求人類必須擁有前所未有的造物,而則意味著造物技術至少必須被推到四級文明最巔峰層次,甚至超越才行。
就如用以制作量子快門的費米子凝聚態(tài)物質,沒有這個材料技術的突破,人類就不可能對負能量進行進一步的操作和研究,那后續(xù)的進步也就無從談起了。
不得不說人類的天賦和潛力絕對有,在遇到天然蟲洞這件事上運氣也很好,這才使得萬有理論的探索變得如此容易。
是的,其實人類認為自己花了好幾百年時間才走到這一步已經千難萬難了,但人類不知道的是,有一些四級文明花了上萬年都找不到天然蟲洞,而且一些四級文明就算找到了天然蟲洞,他們的探索也不順利,以至于多少萬年都不曾掌握萬有理論。
人類能在短短數(shù)百年時間里走到這一步,已經超過了很多文明。
宇宙中有很多五級文明六級文明,但踏上五級文明六級文明層并不是每個文明發(fā)展的必然,文明的發(fā)展充滿偶然性,有一些文明其實是有如同人類這般快速探索并掌握萬有理論的能力的,但他們或許直到滅亡都突破不了可控核聚變壁壘。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