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標準粒子模型一共有61種基本粒子,包含了費米子和玻色子,費米子是擁有半奇數自旋并且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的粒子,這個原理指出沒有相同的費米子能占據同樣的量子態,玻色子則不遵守泡利不相容原理。
于是我們知道,費米子是組成物質的粒子,而玻色子則負責傳遞各種相互作用力。
而所謂能量其實也包含在校準粒子模型中。
但是現在科學家們發現的可能是負物質的東西,似乎不能用標準粒子模型去解釋它,它好似不屬于這個體系,顯得格格不入。
得到這樣的結論,科學家們不由想起引力子理論,按照標準模型的思路,如果過引力子能被納入其中的話,那它的就是自旋為2的玻色子,是傳遞引力的因子。
可長久以來人類都沒有在引力子方面取得突破,倒是搞出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發現,可那都不是引力子。
所以長久以來人類也有了這樣的認知,引力是如此的特別,它特立獨行,仿佛不與其他三種力同流合污,非常高傲。
在過去漫長的歲月里,人類試圖從不同角度去研究它,就如在量子理論中,引力量子被稱為引力子,引力子是通過分解黎曼度規形成的。在這個理論中,物質通過交換這種引力包互相作用。
但這種方式卻完全失去了愛因斯坦的美麗幾何描述,且不幸的是,所有的在其內部有回路的圈圖都無窮大,這使得引力與量子理論在過去時間里一直不能統一,直到現在的星盟,將引力和其他三力統一起來的量子引力理論仍是物理學的圣杯。
那么這跟科學家研究的負物質負能量有什么關系呢?
當然有,負物質同樣不在標準模型描述里,也同樣是被看做探索萬有理論圣杯的重要對象,人類認為可以通過對它的研究去間接窺探引力,進而將引力統合到大統一理論里完成萬有理論拼圖。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