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因此施麗芬一行人的科研船進入大氣層之后,用的是人類自己的定位系統。至于說人類什么時候布置的衛星那就不得不說那三百艘以護航名義來到這顆生命星球軌道上的行星級戰艦了。
定位系統就在上邊,且到了四級文明層次,人類在星球上行動所使用的衛星定位已經不需要發射遍布行星的衛星了,而是直接使用的中微子。
中微子可以輕易穿透整個星球而不衰減,利用這個特性,人類的科研船隨便在星球上的哪個位置都能連接到位于軌道上的戰艦網絡平臺。
當然了,也正是因為這種特性,使得中微子通訊設備的小型化成了一個極大難題,故而就算到了現在,人類中微子通訊設備做到最小小型化的也不過能裝在科研船上,再小就不行了。
戰術鎧都放不下,更別提弄成手機這類的便攜通訊設備了。
所以本次登陸考察,施麗芬考察團的戰術鎧想要連接到人類的網絡平臺,那就得通過科研船作為信號基站,也是通訊中轉站。
登陸地點被選在一城市郊區上,不過人類的科研船因為有通訊中轉站的需要,并沒有完全按照動態圖文明的要求停在空曠地面上,而是落在偏離了目標地點大概一公里外的一座高山上。
看到人類科研船落點偏離,動態圖文明剛開始以為是人類的定位技術差,本次考察團的向導正想著怎么給人類推銷星球定位系統,卻看到人類的科研船抵達那座沒有絲毫平坦落點的山峰上端之后,便如同會變形一般深處幾條機械臂,深深地將自己固定在山巔之上。
“好精湛的機械技術,這個星盟頗有底蘊啊!”看到這一幕,動態圖文明的考察團向導也不禁贊嘆了一句。
三級文明就掌握真納米科技沒錯,用納米技術實現這樣的變形也很容易,但純靠機械變化做到這一點卻是另一條科技發展分支,并不能一概而論。
作為向導,他這點眼光還是有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