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在接下來的時間里,科學家們便對這顆黑洞丟入各種各樣的實驗體,諸如強力材料、各類反物質射線等,然后通過之前發射的探測器對其進行觀測。
就這樣,實驗一次又一次的進行著,人類文明也漸漸從海量的數據中找到了一些有用的東西。
比如關于時空特異性的理論再次被人們搬了出來。
有科學家表示,光子球內之所以出現這樣的離心力反轉現象,是因為黑洞內的時間坐標與空間坐標互換了,也就是說,史瓦西半徑的R變成了時間軸,而原來的時間坐標T則變成了空間坐標。
這種說法看樣子是這么回事,它解釋了物質越過單向膜后便會急速落向奇點,也就是R等于0的位置的現象,是單向膜里面的空間坐標已經與時間坐標互換的結果。
可是只是看起來,這個理論里的“黑洞內”原本指的是事件視界到奇點區域,這片區域才是時間與空間坐標發生置換的區域,而非光子球。
對于其他人的這個質疑,提出這個觀點的科學家解釋是,物質進入黑洞最內穩定圓軌道內之后的最終結局就只能墜入黑洞,而光子球表面內的光子也同樣無法出來,最終也會單向被黑洞吞掉,人們看到的光子球只不過是光子球臨界面的逸散光子。
如今人類文明關于黑洞的理論中有這么一個理論,說是普通黑洞的奇點只是無限接近而并非真正奇點,而奇點之外的空間嗯.的時間,從時空維度的角度看,那里也并非一切歸墟。同時,在黑洞事件視界內,R等于0的位置,單向膜里面的空間坐標已經與時間坐標互換。
所以很顯然,黑洞事件視界內的時間方向是指向R等于0的位置。
最內穩定圓軌道內的有質量物質和光子球內的零質量光子就符合這理論說的單向膜敘述,故而堅持這么認為的科學家覺得自己的觀點沒錯。
另一部分科學家并不支持這個生搬硬套的觀點,但他們卻認為人類關于黑洞事件視界內的時間坐標和空間坐標置換是正確的,不過他們也明白這個理論推論以目前人類的技術根本沒法從實驗中找到證據。
因為那需要弄明白空間和時間的本質,最起碼對這兩個物理量有深刻認知,且得獲取被黑洞拉扯而出的已經轉化成空間屬性的時間屬性的信息,或者反過來,如此才能去驗證這個理論是否正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