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失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失敗的原因。
人類工程師們可不是酒囊飯袋,在第一次實驗失敗之后,他們很快就找到了問題所在,然后改進設備,接著第二次實驗。
一次、兩次、三次、四次.
科學家、工程師們不斷在失敗中找到原因,從失敗中汲取教訓,然后分析失敗原因,再對實驗進行優化。
然而隨著實驗次數的增加,科學家們發現,實驗優化似乎不能為實驗帶來成功,因為他們已經將曲速引擎運行的時間從最初的十秒鐘提升到了數十個小時,還是穩定運行的數十個小時,結果那片鉑片依舊紋絲不動。
跟天文級粒子對撞實驗一樣,這樣的結果打敗不了人類的科學家們,失敗了就找原因,然后繼續做,一直試錯,直到找到宇宙的正確答案。
十幾個小時的運行足以說明這臺曲速引擎足夠穩定,但仍舊不能讓0.1克的鉑片移動哪怕一微米。
這個時候,科學家們就得找其他原因了。
大部分科學家都認為,不是曲速引擎本身的問題,因為他們也參與到了每一次曲速引擎的優化過程,并且他們這幫科學家、工程師都是能看得懂曲速引擎構造的存在,當年他們可是都參與了‘四級文明曲速引擎’的拆解工作,算是人類文明現階段在引擎領域最頂尖的專家。
這些人之中,就有從木衛四時代活到現在的郁南風。
郁南風也算是一與時俱進的大工程師、大科學家了,他原本在木衛四時代就是動力學工程師,是木衛四基地最厲害的動力學專家。隨著人類科技的進步,他的地位也隨之水漲船高,當然知識和技術也沒有落下,反倒是更加精通了。
當年主持曲速引擎研究就是他負責,人類的機械專精也有他一份功勞,而現在,他又一次成了曲速引擎實驗項目的負責人。當然也并不只是干這個,在其他領域的研究實驗上,也有他的工作,只不過近段時間他把主要精力都放在曲速引擎上而已。
而對于現在遇到的問題,郁南風作為負責人,經過仔細考究和分析之后,他認為不是曲速引擎的問題,問題很可能出在能源系統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