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人無法預見他們最終將取得什么結局,他的出生、成長、希望和恐懼、愛和信仰,不過是原子偶然搭配的結局;火、英雄主義、強烈的思想或者感情都不能永生不死;所有的勞動、奉獻、靈感、人類天才的光輝,注定要消失在太陽系的滅絕中;所有的人類成就必會被掩埋在宇宙的碎片和廢墟中――所有這些雖然遠未擺脫爭論,但還是如此近乎的肯定,沒有反對它們的哲學能夠有望成立。只有在這些事實的框架內,只有在徹底絕望的牢固基礎上,才能安全地建造靈魂的家園。
這是羅素在1923年寫下的一段話,受限于他那個時代的技術約束,已經掌握了充足的關于恒星演化知識,直到太陽系會演化為紅巨星的他,得出了這樣的結論。
確實,沒有可控核聚變,羅素的話將變為現實。
將羅素的“徹底絕望”的太陽系之死推廣到宇宙之死,便可知知曉宇宙結局的文明是何等的絕望。
就如當時菱形晶體所說,先驅者用了十億年時間就只為了證明在銀河系中無法突破宇宙級文明的桎梏一樣,最后出現的大遠航是絕望中的掙扎。
人類現在也同樣如此,上千年的流浪沉浮,上千年的艱苦奮斗,上千年的刻苦研究都宣告失敗了,所有人們能想到找到大統一理論公式的辦法都已經失敗,唯一能抓住的,就是這臺動用整個文明力量都需要花一千多年的工程。
人類同樣不能確定造好之后是否就能憑借它掌握大統一公式,就好像先驅者開啟大遠航的時候,也不確定是否大遠航抵達目的地之后就能掌握突破宇宙級文明桎梏一樣。
那是絕望中唯一可能的道路,人類迸發出了十足的熱情。
宇宙中除了真正墮落的文明,每個文明都在向更高的層次攀登,縱然希望渺茫,但是沒有哪個文明放棄,只不過每一文明的努力方式、行事準則不同罷了。
他并不覺得自己的對這些文明的態度有錯,也不覺得自己對高級文明的態度有問題。這里是大宇宙,不是同在一個種族道德框架下的世界,平等對話,需要對等的實力。
要么等哪一天人類有制定銀河系文明道德規范能力的時候。
或許有人會覺得岳淵對到諸如坤泰人、耐爾人、狗頭人以及赤焰文明的態度很邪惡,但從岳淵的角度講,他并不這么覺得,相反,有時候他甚至認為自己太過仁慈。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