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這事兒可行! 人類文明高層意見統一。 比如一個恒星系統里擁有十八顆巖質星球,完全可以其中一部分分配給赤焰文明,另一部分則是按照原計劃,由強人工智能進行開采。 人類現在的人口數量已經達到一百億,但對于同時開發八顆恒星系統來說還是太少了,如果是用傳統的人工控制機械開發,完全不可能做到,所以人類在決定啟動新粒子對撞機計劃的那一刻起就沒想過用人工,全都上強人工智能。 基于此種種因素,岳淵跟一眾智囊團成員商議一番之后覺得可行,認為赤焰文明完全可以擔起部分星球的資源開發開采任務,但他們建議不要讓赤焰文明的資源開采團隊單獨開采一顆恒星系統,而是將他們分配到每一顆目標恒星系統里。 原計劃需要制造的強人工智能可以縮減,轉而把騰出來的生產力放到各類資源開采設備、資源開采工程船等等的建造之中。顯然,這些都是給赤焰文明的礦工團隊提供的工具,他們要開發資源采礦,自然不能把自己的居住飛船開過去。 這樣的臨時計劃變更并不會對整個計劃造成不好影響,反倒是讓建造計劃的開始階段效率提高了不少,畢竟制造強人工智能的難度要比制造那些資源開采的工程設備要難很多。 隨著時間的推移,千年工程的開始階段也漸漸進入正軌。 從探測器中可以清晰看到這樣的畫面,黑暗的星空之中,數不清的運輸艦來來往往,將人類艦隊所在和一光年外的黃矮星之間的星空都變成了忙碌的航線。 一艘艘滿載資源的運輸船往來此間,單單是這一條航線,往來的運輸船數量就到了千萬艘級別,它們為人類大艦隊源源不斷地提供這種資源。 如果是在二級文明階段,這樣規模運輸船往來,它們的明亮尾焰勢必會照亮這片黑暗星空,然而三級文明卻不同,磁推的應用,使得這些運輸艦就如穿梭在黑暗中的幽靈船一樣,無聲無息。 最近的這顆黃矮星最先產出資源,其次是距離人類大艦隊大約十二光年的一顆恒星,在那兒的資源也在計劃正式開啟之后的第三十三年,為大艦隊運來物資。 其他比較遠的那幾顆恒星也在后續的時間里相繼被開發。 于是乎,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隨著八個目標恒星系相繼產出資源,人類的大艦隊就如同穩坐太空的八爪魚,它的八指觸手連接著八個目標恒星系,源源不斷第從那里吸收各類資源。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