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磁推的成功,也代表著大艦隊計劃真正開始了。
在強人工智能的操作下,人類的機器人工廠源源不斷地生產出機器人,各種自動化勘探、開采設備也成批量地被投入到星球之上。
短短幾年過去,人類主要開發的星球就已變成機械的海洋,每時每刻都能看到各種功能的自動化設備在星球上來來往往。一部部太空電梯被投入使用,一套套軌道質量加速器也在無時無刻向太空港發送物資,全自動運輸艦更是頻繁往來于軌道之間。
從勘探資源到把資源輸送到太空工廠,然后在以成品、半成品的造物,提供給太空中的建造機器人、工程設備使用。
這一切,都在強人工智能的控制之下完成,人類只需要在源頭上監控著,根本不需要像之前一樣親自人工前往星球上進行開發工作。
就連戰艦的制造,也已經完全可以不需要人類。
因為人類文明制造的強人工智能有當初那邊被抓住的人工智能意識體作為參考,所以人類制造的強人工智能一經完成訓練,就具備了獨立造艦的能力。
當然了,造新建,還得人類提供設計圖。
而設計圖,人類早已準備好,畢竟樣品實驗艦都搞出來完成測試了。在那之后,工程師們就根據測試結果對設計圖再次進行了數次優化,最終定稿,然后將數據交給強人工智能。
而那些往來于太空空間的運輸艦則像是一只只勤勞的蜜蜂,為這些太空船塢提供必要的生產資源。
自我復制類型強人工智能,其實目前人類已經有辦法制造,但不是讓強人工智能自己復制自己,然后自己奴役自己的方式。而是通過制造強人工智能棲身的超級計算機的方式,對強人工智能個體拓展。
是天琴號上的綜合型強人工智能。
一項掌握的科技,是具有批量生產特性的,強人工智能也是如此。人類在大艦隊計劃中,計劃制造的那些軍用強人工智能,就是這種模式。
當然了,由于超級計算機制造繁雜的關系,人類如果想要一直以強人工智能機器制造機器的方式無限擴張,那也不是不可行,只是這需要很長很長時間,除非擁有如同科幻電影中的‘萬能金屬’那樣,隨意根據程序變化成各種成品機械結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