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航跡就有航跡吧,這也不是什么不可接受的事,只要能成功,讓人類掌握三級文明該有的航行技術就好。
岳淵起身飄到舷窗出望向外太空,映入眼簾的是一副科幻但他卻已經覺得十分正常的場景。
天琴號此刻就在這個恒星系的其中一顆行星的衛(wèi)星軌道上,恰好這時候正是天琴號從衛(wèi)星后面露出來的時間點,所以從岳淵的視角望像遠處的行星,便看到一個碩大的黃色表面大圓球從衛(wèi)星圓弧邊上生起。
期初只是一個凸點半弧,然后越來越大,最終完全飄到黑暗背景的太空中,顯得孤寂又唯美。
從背后數(shù)個天文單位而來的光線灑在衛(wèi)星上,然后衛(wèi)星的影子映在行星上,雖然很遙遠但岳淵還是能用肉眼辨別出衛(wèi)星影子帶來的明暗變化。
而在那明暗變化之間,則飄蕩著一個個閃爍的亮點,就好似群星在其中閃爍一樣,美麗極了。
不過那些并不是真正的群星,而是人類各種在那里穿梭的飛船,它們都由強人工智能統(tǒng)一操作,以全自動化模式為人類從星球上帶來各種各樣的資源。
可以看到這些亮點在靠近之后所顯現(xiàn)出來的身形,它們是一艘艘滿載貨物的運輸艦,為不遠處的太空資源加工基地源源不斷地送去原材料。
這個所謂的太空資源加工基地,實際上是人類諸多工廠型飛船的聚集地,開采而來的原材料會被送入這些飛船之中加工成半成品或者成品,然后再被運送到其他需要的功能型飛船或者不遠處的太空船塢以及居住飛船集群處。
人類本來就有專精的機械技術,如今有了強人工智能的加持,更是如虎添翼,整個人類社會生產力水平比之前提高了百倍不止。
在如此強大的生產力加持下,整個人類所在的太空區(qū)域都顯得異常的繁忙,各種飛船、運輸艦不停地往返于各個星球之間,在強人工智能的多線程調配下,各司其職。
如果自己觀察就可以看到,這些種種飛船、運輸艦、工程船等等,它們的最頻繁匯聚處,是一個初現(xiàn)雛形的大結構。
這個結構的主框架已經出現(xiàn),它從頭到尾長達十八公里,上下四方大概有十公里,雖然很龐大,但它實際上是是一個中空結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