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一句話說:如果量子理論違反了我們的常識,那只是因為自然似乎不太在意我們的常識。
因此在科學研究中,科學家們并不怕實驗或者理論描述出現不符合常識的存在,畢竟所謂的不符合常識只不過是人類的常識,并不意味著就是錯的。
就目前人類所知,一些人類認為違反常識的東西,在耐爾人或者坤泰人、狗頭人看來,都有可能是正常的。
宇宙規律就在那里,只不過人類難以理解,才覺得反常識。
許多神奇現象也是如此。
而多年后的今天,一個科學團隊就找到了制造某個擁有神奇現象的東西的辦法,哦不,稱之為物理存在似乎更恰當一些。
是一個主攻波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領域的科研團隊重新找到的這個物理存在,并且利用人類真納米技術精湛手段,耗時八年,創造出了首個穩定存在這種物理存在。
這種物理存在有個美麗的名字,叫愛麗絲環。
為什么說是重新找到呢?
答案很簡單也很悲痛,那是因為早在地球時代,人類科學家就制造出愛麗絲環,雖然只是存在了84毫秒,但也是一種從無到有的突破。
奈何這些資料在太陽系被摧毀的時候隨著地球一起劃走了宇宙塵埃,而原來的木衛四基地也不是作為一個綜合資料庫被建立的,所以當年的木衛四基地壓根就沒有創造愛麗絲環的科學數據。
甚至連當初在相關領域研究的科學家也一個都沒有,這就導致了人們都沒聽過這個名字,而一些外行科學家也只不過在他們的學習過程中了解愛麗絲環的神奇,除此之外,對愛麗絲環的制造方法、發現途徑都知之甚少。
準確的科學數據更是一點都沒有。
而后來幸存的人類踏上星空之后,由于人口稀少,新政府便致力于將所有科研力量都集中到了那些能讓人類在星空中活下去的技術探索上。
如此雖然讓人類在星空中幸運地活了下來,在一些技術上也在長時間的發展中超過地球時代,但卻還是有很多科學資料、研究階段性成果資料等等,消失在歷史之中。
愛麗絲環的相關科研資料就是其中之一。
所以當這個科研團隊宣布,他們成功制造出穩定的愛麗絲環的時候,許多科學家一時間都不知道是什么玩意。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