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些睿智的學者提出,在社會上可以執行范圍性質的按需分配。
只是強人工智能的出現,讓整個人類社會都處于物資大豐富時代,所以如何劃分范圍,就有點難度了。
首先生存物資肯定是要足量供給的,由于要保證人類享受到三級文明科技帶來的改變,許多常見的民用物資也不能區別對待。
不過既然要激發民眾熱情,那就必須得弄出一些區別對待出來,否則整個社會絕對會失去動力。
基于此,學者們又把目光投向了傳統領域。
他們建議,新政府保留傳統制造業、機械、工業、農業等等各種將要被強人工智能全面代替的行業的知識傳授。也就是說這些東西仍舊開設課程,教授給喜歡它們的人類,并設立一些相應的學識考核制度。
讓學習這部分知識的人類,即便在日常生活中用不到,也可以憑借學識考核制度獲得相應優待,當然,不是一次性考核終身受用。
學者們認為這種制度不僅能讓人類保持學習的熱忱,還可以一直鍛煉人類的大腦,使那些天賦不在科研方面的人才得以繼續發光發熱。
沒準這些人什么時候就弄出一些發明改進也不一定。
而說了那么多優待,到底優待區別在哪里呢?
對于這個問題,這些專家學者的意見十分統一,他們都把目光投向了生命藥劑!
在沒有人人都是圣人的情況下,也唯有這個東西,能驅使人們努力了。大部分人的本能都貪生怕死,這就跟趨利避害一樣。
誠然也有一些不珍惜生命的個體,但那終究是少數,而且那些個體之所以不珍惜自己的生命,無非就是生活所迫,各種壓力壓迫得他喘不過氣,內卷卷不動,過得不如意。這是一種無奈,不是他不珍惜生命,而是尋找解脫。
在資本主宰的社會里,加班成了一種文化,準時上下班成了一種恥辱。開會硬要下班才開,還貼心地讓員工吃完晚飯再開會,然后大家再去走個現場,搞完剛好星夜回家洗澡睡覺,多么貼心。大家都在卷,你不卷,就要被社會淘汰。
在種種壓力下,總有卷不動的人,于是乎郁郁寡歡之下,終究走上了放棄生命的道路。
而在星際時代,物資大豐富,能源隨便揮霍,有了強人工智能之后,每一天活著就是一種快樂,你愿意躺平,天天帶著你的人工智能助手玩都行。在這樣的情況下,人們自然就更珍惜生命了,因為活著快樂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