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另一邊,回復信息再被人類發送出去之后,經過位于兩者之間幾個中轉站的接力,終于在此后的第四個年頭,傳到了耐爾文明的大烈星恒星系處。
大烈星恒星系如耐爾文明所言,是他們的行政中心,這一點耐爾文明倒是沒有說謊。不過雖不是謊言,但卻也有所隱瞞。
因為這兒并非耐爾人母星所在,其母星所在的區域實際上是第一星域,而這里,準確的說,應該是耐爾文明的第二星域軍政中心。
如今,在接到人類的回信之后,一眾耐爾人高層已經收到通知,并齊聚某會議大殿。
大殿并非在飛船或者戰艦上,而是位于大烈星主序星的第四顆巖行星上,這兒如同宇宙中多數巖質行星一樣,是一顆荒蕪星球,沒有大氣也沒有適合耐爾人生存環境。
不過由于此星球的重力跟耐爾人的母星相差無幾,故而被來到這里的耐爾人選做重要建設星球。
到如今,耐爾人已經在這顆星球上建立起了一座座半地下城市,城市之間相互連同。城市構造按照耐爾人習慣設計,因為是外星基地,因此都是密封型城鎮,露在地面部分呈半圓,像是一個個扣在地面上的柰子一般。
而今日耐爾人高層議事的大殿,就在這星球上最大的城市內。
當一輪擁有如同耐爾人母星系恒星一般光譜的光球從城市的地平線升起的時候,這個城市新的一“耐爾日”開始了。
光球是科技造物,每個星球上的城市都有,是耐爾人用科技手段將模擬他們母星所在恒星系主序星的光源,光源如同一個大燈泡一般掛在圓弧穹頂城市之上,按照耐爾人母星晝夜模式,東升西落。
為了更接近真實恒星光芒,耐爾文明制造的光源同樣也是熱光源,每天從城市上空劃過的路線、以及在某處輸出功率是多少都經過嚴格計算,城市的穹頂大結構也被設計成如同母星天空一樣的色調。以至于在城市生活的耐爾人如果不是刻意去觀察,還真不會意識到這是個假的恒星。
或許是發展模式的原因,耐爾人在外星球基地的建造技術上,已經遠超同級別文明,至少如果讓人類在星球上造一個城市的話,是做不到像他們這樣的。
模擬恒星的光源從城市地平線冉冉升起,整個城市穹頂便在這熟悉茫茫的照耀下來,亮了起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