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從正式投入使用的那一天開始,太空多點粒子對撞機的實驗項目就一下子被排到了三十幾年后,并且還陸續有使用申請在遞給新政府相關部門的路上。
科學家們顯然已經憋了不知多少年了,如今對撞機建成,果然都已經饑渴難耐,這是一個好現象。
但岳淵心里也很清楚,關于對撞機的對撞實驗,很可能在很長一段時間、甚至可能長久下去都沒有什么新發現,這也是正常現象。
用粒子對撞機去探索未知跟其他類型的科學探索不同,其他方式的探索,或許有一個假定目標,然后向著目標一步步探索,就像之前的常溫超導一樣,就是確定了要找到常溫超導材料這個目標,而后想方設法達成目標。
而粒子對撞機則不同,其實就算是那些申請使用粒子對撞機做粒子對撞實驗的科學團隊,他們也不知道自己能裝出個啥來。
因此能撞出新發現是奇跡,撞不出什么發現是正常。因為他們要找的發現,并不是什么新技術,而是推動基礎物理學的進步。
說實在,其實即便現在人類已經成為二級文明,但人類的基礎物理學還是超前的,很多根據基礎物理學推演出來的技術,人類都沒能實現。
但這并不代表人類可以一直吃老本,別的不說,現在人類就沒有曲速航行的基礎理論框架,有的僅僅是一堆沒有嚴謹數學計算和各種無法實現的想法。
若是一直吃老本,那人類就算能達到三級文明,也遲早會被卡死在四級文明的技術壁壘之上。
因此即便知道對撞機耗時耗力,且還會長時間沒有收獲,但新政府依舊要建造。如今對撞機完工投入使用,也算是為人類未來基礎物理進步,截取了一線生機。
科學研究就是這樣,想要基礎理論有進步,那就得大力度,長時間投入,沒有捷徑可走,因為路的前方都是未知。
當然,也正是因為未知,才讓科學家們更加感興趣,畢竟作為真正的科學研究者,最大的愿望無不是探索未知。
可以說,對撞機的完工使用,讓人類看到了未來科學發展的曙光。
不過粒子對撞機這東西,不同于其他科學設備,它一旦開機投入使用,除非人類要再次啟航挪地方,要不然得一直開著。
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也是理所當然的,畢竟這是人類唯一一臺粒子對撞機。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