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氣態行星之探索-《星辰大遠航》
第(3/3)頁
探測飛船在人類的遠端控制下,首先跨過氣態行星的強磁場輻射區,來到木星的最外層氣態層中。
現在人類的探測器已經與地球時代有著天壤之別。
所謂的量變產生質變,這些東西,就是人類進步的量變積累。我們都知道,科學分支、各類技術其實都是有相關性的,而一個文明想要邁向更高層次,最好就是所有分支科技齊頭并進。
說是探測器,它其實是沒有小翅膀一樣的太陽能板,外觀上更不是如同人造衛星一樣的簡陋模樣,而是一艘小飛船。
眾所周知,大質量恒星演化末期出現超新星爆發的原因,是內核出現過多重元素,導致核聚變反應停止,然后無法維持自身引力平衡而向內坍塌,接著在近乎光速的物質坍塌中激烈碰撞,最終因極限碰撞而爆發出強大能量,發生超新星爆發。
而這些問題有了答案,人類的宇宙演化模型,必然也會得到裨補缺漏,許多之前空白的區塊,都會被填補。
“牛博士,參數都沒問題,可以改變探測器軌道,進行氣體行星探索任務了。”科研飛船中,一位工作人員正在認真工作。
如是相似度、重合度很高的話,很有可能就是吞噬衛星造成的。當然,還有一點,科學家們猜測,若是其衛星真被它吞噬的話,因為這一顆氣態行星的自轉本來就很高的關系,很多被吞噬的物質很可能還飄在氣態行星的大氣中。
種種問題,都可能在本次對氣態行星內核探測任務之中,找到答案。
這時候,探測飛船調整姿態,屁股朝下,開始用推進器,抵抗氣態行星強大引力,減緩墜落速度。
若是以往人類搜集氣態行星的氫、氦元素,基本上就是在這一層工作了。基本上都是在這兒展開搜集網搜集,然后利用強勁的引擎逃離氣態行星引力,最終完成資源采集。
但這一次是探索,所以探測飛船在抵達這一層之后,并沒有任何停留,就繼續下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