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四年零三個月時間,人類做不了多少事,但也可以做不少事。
而所做一切事的前提,就是隱蔽。
所以人類停靠在畢宿五-孔明衛星軌道上的飛船,都時刻保持著居于星球一側的狀態,展開成為資源中站的飛船轉亦如是。
包括之后所有的資源燃料運輸,全部要以衛星、行星、恒星作為遮蔽進行。
如此之后,岳淵還要想辦法盡可能的在這四年內進一步做好戰爭準備,首先他要從四個方面入手。
用兵書的話說,就是‘四輕’。
吳起說:“使地輕馬,馬輕車,車輕人,人輕戰。”
何謂‘四輕’,明知險易,則地輕馬,芻秣以時,則馬輕車,膏锏有余,則車輕人,鋒銳甲堅,則人輕戰。
使地形便于戰馬奔馳,使戰馬便于駕車,使戰車便于載人,使人便于戰斗。熟悉地形的險要與平易,就能便于戰馬奔馳,按時給戰馬喂養飼料,就能使戰馬便于駕車,用油脂充分地潤滑戰車車軸,就能使戰車便于載人,鋒刃銳利鎧甲堅固,就能使人便于戰斗。
雖然說的東西不一樣了,但思想仍然不過時,通過橫向對比就知道該如何做戰爭準備。
‘四輕’的宗旨,就是盡最大可能的為己方提供作戰便利,以提高戰斗力。
像之前岳淵讓科學家團隊做的,根據當前環境參數優化火控系統,使戰艦火控手的瞄準射擊更為簡單便捷,就屬于‘車輕人’。
而‘馬輕車’自然就是加緊時間對戰艦進行維護檢修,加注燃料之類的事。
當然了,岳淵懂這些東西沒錯,但他并不會什么事都按照自己懂的那一點兵書去行使教條主義。
所以如同這個加注燃料,就不能每一艘戰艦都加滿,因為加注的燃料越多,戰艦就越笨重,從而會影響戰艦的各種動作。
又不是要進行長驅直入戰斗,所以只需要根據可能戰爭持續時間加注燃料就可以了。
像戰斗機開干之前拋掉副油箱其實就是這個思想的體現。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