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有了之前千年航行的經驗,這次的五十四年航行也算駕輕就熟了。
甚至因為在羅斯154恒星那十幾年的技術進步,這次的航行都不需要冬眠輪值,直接服用長期冬眠藥,然后躺到冬眠艙一閉眼睛,醒來就到目的地了。
在羅斯154恒星系的那十來年時間里,其實不光冬眠技術有進步,人類因為有了千年航行的經歷,確實很怕再來一次千年航行,在這樣的壓力下,各種高性能材料層出不窮。
基于材料技術的進步,現在人類的機器設備的穩定性十分優秀,像電器設備這種,運行個七八百年估計都沒什么問題。
所以這次航行也算是災難發生以來,人類最安逸的一次了。
五十四年航程,人類走了五十三年便陸陸續續從冬眠中蘇醒過來。
目的除了適應長期冬眠帶來的精神恍惚與身體些許不良反應之外,便是讓希望號進行剎車,然后派出先鋒探測器前往沃爾夫恒星系,進行探測。
派遣探測器是常規操作。
明白宇宙險惡的人類在有準備的情況下,是不可能冒冒失失地闖入一個未知恒星系的。
在距離沃爾夫恒星系大概還有0.2光年的地方,希望號便開始進行姿態調整。
位于希望號結構各處的轉向推機器開始工作,將希望號從頭部指向目的地,轉變為尾部指向目的地。接著,便是啟動五臺主聚變推進器,進行減速。
完成減速之后,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希望號便這樣以1%光速的速度繼續向目的地航行。在這個過程中,希望號會再次將船身方向調轉回來,等到探測器對沃爾夫恒星系完成探測之后,希望號才會再次提速,進入星系內部。
這些舉動看起來不復雜,對人類目前的技術來說確實也不復雜,但卻相當費時間,特別是在探測器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