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叔公,即姑婆的大哥去年沒了,臨終前囑咐兒孫們要好好奉養他那苦命的老妹子。
其實不用怎么養,剛回村時的確需要老哥在附近找個鐘點工伺候。不到半年她就能到處走動了,快一年時讓侄子侄孫們把鐘點工辭退,她在村里自給自足。
叔公的兒孫們為她買回一窩窩的家禽飼養,隔三岔五給她送飼料。
姑婆是個勤快人,意識到自己身體硬朗了,每天種地種菜。日常最喜歡到河里抓點魚蝦摸點蜆子加菜,米和面之前由住對岸的桑家山頭的蘭秋晨給她送。
后來,她自個兒種水稻、種小麥就不用蘭秋晨送了。
自從村里有人開民宿,民宿老板是個好人,時不時給住在村里的幾位老人送來米和面。包括柴米油鹽之類的,根本用不著搬到鎮里住的侄兒侄孫們操心。
她這小日子過得好好的,突然又被親兒子、孫兒們找上門打擾。生怕自己被綁走,嚇得老太太趕緊打電話給侄兒們。
昨天和前天,兩家年輕人不僅爭執不休,甚至還動手鬧到警局去了。
這種爭爭吵吵的家務事,沒流血沒死人,當然是以勸為主,勸兩家人以和為貴。得知老太太的兒孫們以往的不孝行徑,便責罵教訓了幾句。
對方承認了錯誤,并承諾日后會好好對待老人家。
認錯態度良好,又有警方從中勸和,叔公的兒孫們還能怎樣?只能忍氣吞聲,皮笑肉不笑地與對方握手言和。
同時笑著當場警告對方,敢在蘭溪村對老太太用硬的,就甭怪他們不客氣了。
于是警方提醒老太太的親兒孫們,除非老太太愿意跟他們回去,不許硬逼。對方唯唯諾諾地應下,只要不動粗,老太太這邊的侄兒侄孫們就不能先動手。
誰先動手誰理虧,可老太太那邊來的兒孫都是游手好閑的。叔公的兒孫都要上班或者做生意,不能天天待在村里。
老太太的兒孫們肯定會趁他們不在時動粗。
“他們怕理虧,我不怕,我一腳把那些垃圾踹到地里去,要告要賠償我奉陪。”蘭秋晨義憤填膺,“我專挑年輕人打,年輕人臉皮薄,就該讓他們丟大臉!”
說完就想走,被桑月眼疾手快一把定住她的小電驢。
“你別攔我,我……”
“別費勁了,”桑月剛剛趁她講述七姑婆的近況時,順勢往村里瞄了一眼,“老太太的壽命沒幾天了,你這一去不僅無濟于事,還會被那些人從此訛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