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最后一種,小粉絲不要房產(chǎn),跟媽媽回家吃糠咽菜。 媽媽為了證明孩子留在自己身邊是對的,一邊拼命工作賺錢,一邊對孩子管天管地管空氣。孩子拼死掙扎,娘倆因觀念問題幾乎天天吵架。 又累又氣悶的情況下,媽媽病死了。 由于媽媽經(jīng)常在娘家那邊發(fā)牢騷,說孩子這不好那不好,常常氣得她心口疼。葬禮時,姥姥舅舅表哥表姐們一邊哭一邊指責(zé)她不懂事,氣死媽媽。 于是,小粉絲當(dāng)場刀插心口說一命賠一命…… 無論她選擇哪一種,最終難逃一個死字。 倒是小粉絲的媽媽,在第一種命運(yùn)中平安壽終。因為小粉絲死了,她覺得是前夫一家害死的。有了仇恨的對象,她勇敢地活了下來,說要看著前夫愧疚而死。 前夫又怎會愧疚?孩子又不是他十月懷胎生的。 孩子想不開,當(dāng)?shù)碾m然心疼,也不過是疼了幾個月。二婚之后,嬌妻給他生了兩兒一女。將來還兒孫滿堂,生活幸福美滿。 這位媽媽懷著仇恨,在娘家父母以死相逼的情況下二嫁,也生了孩子。 沒過幾年,她對前夫的仇恨慢慢變淡,一心一意守護(hù)現(xiàn)有的孩子成長。至于大女兒,在這對父母的眼里僅剩下一個印象,氣性太大,生生把小命作沒了。 看完三種人生,小粉絲睜開雙眼,無聲地坐在眼前哭得撕心裂肺。 桑月同情地看著她,任其無聲痛哭,僅默默地解下頭巾,摘下口罩式的面巾。當(dāng)她面容盡顯,小粉絲驚得瞪大眼睛,短暫忘卻剛剛那被父母遺忘的痛徹心扉。 “世人都自私,你媽媽死活要你回來,除了她認(rèn)為的為你好,更多的是為了她自己心安;你想要房子也是為了媽媽好,她接不接受是她的事,與你無關(guān)……” 如果小粉絲和她媽媽之間必須選一個,桑月選擇救小粉絲。 她媽媽是成年人,擁有分析是非對錯的能力,以及承擔(dān)自己做錯事的后果。媽媽以死相逼,意味著她愿意承擔(dān)事敗之后的死亡結(jié)果,無需孩子為此擔(dān)責(zé)。 可小粉絲還年輕,承受不起內(nèi)心的道德譴責(zé),所以—— “你已經(jīng)知道后續(xù)發(fā)生什么事,亦知道悲劇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diǎn)。選你心中所愿,及時找人救助媽媽。是死是活,聽天由命……你是我的粉絲,我希望你活得比我堅強(qiáng),比我更加勇敢地去面對。” 如果救不到媽媽,小粉絲不必自恨,可以盡情去恨她這個偶像,是偶像盲目的鼓勵讓她放棄選擇媽媽。 就像媽媽一樣,懷著對她的恨意好好活下去。 生命只有一次,小孩無需為成年人的選擇承受良心的譴責(zé)。人生無趣,但并非一成不變,它有無數(shù)種可能。死很容易,但活下去,未來可能會有驚喜呢? 像自己這般。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