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一百三十三節-《國破山河在》


    第(1/3)頁

    ,!

    第一百三十三節

    “老畢,別擠眉弄眼了,我走了啊!林欣雨同志,保重!”李衛拉過自行車跨了上去,腿一蹬,像風一樣,連人帶車消失在黎明前的薄霧中。

    太行山上剛下過一場小雪,雪還未化,路面未變的濕滑,自行車輪在雪上壓出一條長長的輪印子。

    寒風中李衛穿著一件繳獲來的鬼子黃呢子大衣,腦門子上還扣著一個煙漆漆的鋼盔,倒背著一支八一式步槍,若不是新鑲上八路軍的標志和背后的八一式步槍,搞不好還讓人誤以為是鬼子騎車進村掃蕩。

    每路過一個村口自行車后面立刻被追滿一群看新奇的孩子,有見過八路軍步行軍的步兵,也有見過八路軍騎馬行軍的騎兵,但騎個兩個輪子的不知道又是什么新鮮兵種,老百姓的回頭率幾乎是百分百。

    有時不得不承認這個年代生產出來的東西雖然外形笨拙,但是異常耐用,從綿延百里太行山里跨著自行車出來,居然連爆胎都沒有,如果換了現代產的自行車,估計沒出太行山車架都已經震斷。

    在山間小道上一個八路軍戰士背著槍悶頭狂踏自行車也算一道奇景,只是李衛每天感覺自己的腿都像是粗了一圈,不過速度卻是比步行快多了,在李衛充沛的體能支持下,每天走的路甚至不遜于快馬,晚上在借宿民居時總不忘把車子打理干凈并檢查一遍。

    待進入陜西境內,離延安越近就越覺得像是別有天地,幾乎看不到一個乞丐和難民,每一個人都像是在忙碌,臉上都洋溢著自信的微笑,在抗大的年考結束后沒幾天就是農歷的年三十春節,各家各戶都在忙著置辦年貨。節還沒到,但是年味越發的濃重起來。

    延安,革命的圣地,踏上這片土地,李衛的心臟也不可抑制地加快了跳動,感覺就像是在作夢一樣,像是與現代社會截然兩樣的社會,精神文明極度發達的地方。經過延安外的多層關卡的檢查,遞交了證明和相關介紹信,李衛被順利放行,連槍都沒有要求上繳,也許是對內部警戒能力的自信,也許是對武器是戰士第二生命的尊重。

    當地人的熱情出乎李衛地意料之外,隨便找了一個人問去抗大的路,李衛立刻就像是進入了一條認真負責的流水線。幾乎不需要費什么口舌就被不同的人一路接引帶到抗大的校門口,謝別帶路的人后,李衛先去報到,作為學生是不能在學校里背著槍亂晃,在報到后李衛在學校保衛科寄存了槍支武器。

    西北聯合大學的一些同學也在抗大借讀。李衛很快找到了那些老同學,見面自然是一番熱鬧,在抗大,李衛幾乎沒有什么陌生感。從走進學校的第一步起,他很自然而然地融入到學生們之中,認識的,不認識的同學在見面時都會打招呼。

    李衛到達抗大后,僅有兩天的復習時間,抗大內比平時清靜了不少,許多學生都在緊張的復習過程中,李衛也是和同系地學生擠做一堆。翻著資料,互相傳閱著筆記,因為一直不在學校就讀,僅憑著邊戰斗邊自習的函授學習,仍然不能完全掌握到細節的部分,但導師和其他同學們都對李衛提供了無私的幫助,復習參考,筆記。同學間都輪流替李衛準備好了。而李衛以前在學校時就已經有一套極好地學習方法,配合現成的資料。李衛的復習進度很快趕上了其他同學,本來導師還擔心這個同學剛從戰場上下來,學習不一定能跟上的進度,但現在看到李衛的學習能力則放心了許多。

    抗大的學校除了少數的土坯房,大多是整齊的窯洞,教室和生活地窯洞都是分開的,還有很大一片運動場。

    年考持續了三天,用嶄新桑皮紙糊窗的窯洞考場內放了炭爐,簡陋的木桌前學生們沙沙的落筆聲和窗外鵝毛大雪落地的聲音呼應著,教室內的老師并不監考,僅僅是收發考卷和往炭爐加點炭柴。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家渠市| 内丘县| 左贡县| 积石山| 绥德县| 吴忠市| 德安县| 武鸣县| 新建县| 边坝县| 尉犁县| 石狮市| 东莞市| 西吉县| 都匀市| 兰州市| 锡林郭勒盟| 扶余县| 江北区| 拜泉县| 新干县| 罗城| 高碑店市| 亳州市| 武隆县| 西华县| 应城市| 普陀区| 凌海市| 四平市| 米脂县| 田林县| 东至县| 长阳| 隆昌县| 如皋市| 焦作市| 克东县| 宣威市| 宜兴市| 白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