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蒙古軍隊簡介,包括當時的漢軍組成,和一些常識,免費章-《篡蒙:我在黃金家族當國師》


    第(2/3)頁

    還有在戰爭中陸續被蒙古征服的中亞各族人(統稱“色目人”)后來也編入蒙古軍中。

    蒙古語稱為kesig,漢語譯為怯薛。

    為了加強大汗的權力,成吉思汗建立了一支萬人的護衛軍,叫做怯薛(意為番直宿衛)。

    這支怯薛軍由大汗親自管轄,軍士要經過嚴格挑選,由身體強健的各級那顏子弟和少量平民充當,享有高于在外的千戶長的特權。其職責是保衛大汗金帳和跟隨大汗出征。實際起著控制與聯系各級那顏的作用。

    怯薛士兵分編成宿衛千戶、箭筒士千戶和散班八千戶,平時分四班輪流宿衛大汗營帳(稱四怯薛),戰時則隨皇帝出征,是全軍的中堅力量。

    漢軍的編制也編為千戶和萬戶。

    各漢軍萬戶所統人數不等(蒙古千戶也是如此),大者五六萬,小者不下二三萬。

    漢軍的萬戶長由蒙古大汗指定冊封的。

    漢軍萬戶長之上設立統軍都元帥,由探馬赤軍將領擔任。

    蒙古大軍出征,都元帥要接受大汗指定的蒙古親王、萬戶長、千戶長等前線指揮官的調遣。

    成吉思汗,窩闊臺,蒙哥時期的大蒙古國,在蒙古地區實行的,都是全民皆兵的兵役制度。

    蒙古各部成年男子(15歲到70歲)都有服兵役的義務,不管其貴賤,也不論家中人口多少。

    他們平時進行牧業生產和其他活動,一旦有戰爭,就要根據大汗的需要,或者“空營帳而出”,舉國皆兵。

    或者抽調其中一部分人出征,被抽調者的奴仆也要隨軍行動。15歲以下的少年有時也要從軍,以使其從小熟悉征戰。蒙古語稱這些少年戰士為“怯困都軍”(意為漸長成丁軍)。

    漢人地區則實行指定一部分人戶當兵的征兵制度,后來變為世兵制,凡列入軍籍的人戶要世代當兵。

    蒙古軍的后勤管理制度主要是設立“奧魯”。奧魯是蒙古語aurug的音譯,原意為“老小營”、“營盤”,既指軍屬,又指管理軍屬的人。奧魯的職責是保證出征軍隊的食宿供應和管理軍人家屬。蒙古軍(包括探馬赤軍在內)出征時,都在統兵官下設置奧魯官,管理隨軍出征的軍人家屬。漢軍萬戶后來也設奧魯官,管理軍人家屬及為出征軍隊準備武器糧草。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江山市| 南投县| 金华市| 五台县| 吉隆县| 长兴县| 米泉市| 全椒县| 吉隆县| 大宁县| 宜黄县| 五指山市| 南乐县| 芜湖市| 绵竹市| 正安县| 阿瓦提县| 营口市| 商丘市| 诸城市| 勐海县| 元氏县| 太保市| 沾益县| 祁连县| 中西区| 建平县| 鄂托克前旗| 安丘市| 安达市| 阳高县| 方山县| 锦屏县| 余干县| 昌黎县| 平江县| 文安县| 岐山县| 顺昌县| 深水埗区| 孟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