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嘶……這真是霍利爾的一招臭棋?” 從阿斯頓維拉前場變陣開始,直到上半場結束。 巴里西奇是愣沒看出霍利爾如此調整的意義? 自廢前鋒線是個什么戰術? 在球員通道里,巴里西奇思考良久。 始終沒有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 掐滅手上的煙頭,拉開更衣室的大門…… …… 下半場易邊再戰,場面全都變了樣。 維也納快速總算有了主場作戰該有的樣子。 他們上來就圍著阿斯頓維拉一頓猛攻。 維拉門前險象環生,防線潰敗就差一個進球。 巴里西奇不再去糾結霍利爾還有沒有后招。 果斷換上兩名前鋒,準備殊死一搏。 進攻才是唯一出路。 而霍利爾顯然對這種局面早有考慮。 迅速調整陣型,全線退守到本方半場,擺開了死守的架勢。 除了兩名前鋒,維拉所有球員都不再越過半場。 這時候,巴里西奇才是出看霍利爾的用意。 實際上,不管艾倫·羅森在中路還是邊路,己方忌憚的始終都是他的速度。 在邊路,正常防守時,只需要防止他內切就行。 因為,大部分的邊路突破,最終目的就是傳中。 那么直接放在中路呢? 一旦形成突破就可能直接面對球門。 這個改變,在上半場維也納沒有全線壓上的時候,發揮不出作用。 人們只是看見,艾倫羅森一次接一次的被撞翻在地,球都拿不到,更別說形成突破。 但是,如果給他一片開闊地,他的作用馬上就體現出來了。 當然,不確定因素是,艾倫·羅森那糟糕的射門。每次最后那一下,沒到高潮就戛然而止! 陸子寬呢? 在邊路,他沒有突破,沒有速度,沒有盤帶,甚至連傳球都稀爛。 身體優勢、頭球優勢也完全沒有用武之地。 這樣一個失去了“利用價值”的球員,霍利爾是怎么處理的呢?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