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389章 屯田-《三國:季漢劉璋》


    第(1/3)頁

    建安元年,八月末。

    "農者,國之根本也。"劉璋在翻閱這段時間來海量的軍需輜重消耗的總冊時,他不由感慨了一句。

    當下,劉璋雖是拿下了關中,誅殺了李傕、郭汜二賊。

    可關中戶口薄少、耕田稀疏,加之兵災的影響,所能提供的賦稅少之甚少,況且關中初定,兵災方靡,這個時候若是派下吏去征繳賦稅糧草,只怕對對劉璋收攬關中民心不利。

    因是如故,劉璋自漢中發兵起,到拿下長安,再到追阻截殺李傕、郭汜二賊,軍需供給、輜重所取,無不是俯仰于巴蜀之地。

    而從巴蜀之地轉運糧秣到關中,需要跋涉山川大江,道路崎嶇難行,更不必說有些地方甚至于是沒有道路,惟有山間開鑿的棧道可以通行,是以糧秣轉運,極為的艱苦。

    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減少糧草輜重的耗費,以免給巴蜀帶去太大的壓力,不使巴蜀之民沸反盈天、不承令旨。

    所以劉璋眼下所開展的軍事任務,除卻遣甘寧、文聘去襲取關隴道、略陽等要地,就再無其他的軍事行動了,他此刻偃鼓息旗,與民休息了起來。

    只是考慮到來日的隴右之戰,劉璋不免有所憂愁,自關中仰攻隴右,所需的兵力、糧草、輜重,只怕是一個海量的數字,到時候若是再從巴蜀轉運,恐是巴蜀之民難以支撐,會出現民夫逃亡的事情來。

    一念至此,劉璋放下了手中的糧草總冊,他向主簿荀攸說道:“夫定國之術,在于強兵足食,秦人以急農兼天下;孝武以屯田定西域,此先代之良式也……”

    在劉璋一句話說完,頓了頓的時候,荀攸已然是明白了劉璋的意思,他點了點頭道:“明公說的極是,屯田之策,確是先代之良式也,昔日孝武皇帝開拓西北,自敦煌西至鹽澤往往起亭,而輪臺和渠犁皆有田卒數百人,且耕且戍,戍衛與墾耕并顧,避免自中州長途運糧,解決了邊地守備軍隊之需,如此方得一舉安定西域。”

    “明公之意,莫不是想于關中屯田,用以足食足兵?”主簿兼軍師中郎將荀攸借著前面的話頭問上了一句。

    “然也。”劉璋重重的點了下頭,同聰明人說話就是簡單,他才說一句話,荀攸便可舉一反三,誠快事也。

    “今者我軍中所需輜重糧草,無一不是俯仰于巴蜀之地,可巴蜀僻遠,糧草轉運辛苦,雖是可支撐一時,卻不可支撐一世,總不至于后面兵發隴右,東進中原,還要依托巴蜀轉運糧草,只怕到時候巴蜀之民,當沸反盈天了。”

    劉璋道出了他的顧慮,接著點明了當下關中的情況:“如今關中之地,先是逢著董卓造逆,后世李傕、郭汜作亂,士庶流離,生民耗盡,眼下是處于地多民少的情況,且其地往往無主,是以我意,將荒地收為官有,分配給士卒耕種。”

    “如此一來,士卒不至于因為沒有戰事就閑暇下來,四處惹是生非,有所不利,二則屯田所出,可以用作補給軍需,三則不使關中無主的良田荒蕪,肥力散盡,化作下等之壤。”

    劉璋條條款款的講起了屯田的好處,封建時代,農業就是根本,種田就是國家的第一等大事,也是他放在心頭記掛的事情。

    荀攸點頭稱意,他稱贊道:“亦戰亦耕、兵農合一,此策上利國家,下利士卒,當即施行也……后面臣下去同諸曹商議一番,給出一個細則承給明公細覽。”

    “好。”劉璋出言表示了同意,作為君主,他需要把握的是船舵,也就是他這艘大船前進的方向,至于細節上的問題,他自是不會事必躬親,那樣太過繁瑣勞累了。

    諸葛武侯怎么死的,劉璋可太清楚了,諸葛亮夙興夜寐,凡軍杖二十以上必親覽,食不過三四升米,吃的少,卻又用心太過,以至于星落五丈原,為后世留下了遺憾。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姚安县| 泾阳县| 阿尔山市| 平邑县| 鄂托克前旗| 定结县| 南华县| 旬阳县| 紫阳县| 汉川市| 宜都市| 上犹县| 冀州市| 泾源县| 鹤山市| 临西县| 英德市| 辛集市| 乌兰察布市| 无为县| 柞水县| 兴安盟| 灵山县| 五寨县| 南城县| 灌阳县| 雷波县| 陇西县| 左云县| 开封县| 郁南县| 泰顺县| 沈丘县| 乐山市| 浪卡子县| 鸡西市| 曲水县| 沧源| 新巴尔虎左旗| 浦江县| 洛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