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余從戎依舊帶著他的火力排為全連開路。加上身邊的兩個戰士,一共三把斯登式, 足夠應付所有的突發狀況。緊接在后頭的就是四挺790輕機槍(仿捷克式輕機槍),可以快速投入戰斗,為前方目標提供一定的火力壓制,在后頭又是四把斯登式和平河的狙擊槍,隨是可以對突發狀況進行增援。 這便是全連的尖兵組!火力堪稱豪華中的豪華了。在尖兵組的后頭稍遠的距離,才是連主力部隊。依舊是斯登式打頭,不過后頭跟著的,卻是重機槍了。 無他,重機槍火力雖然足,但它的部署卻是需要時間的,因此,自然不能用在需要快速反應的尖兵組。在稍后些的地方,有了前方尖兵組的保護,重機槍才能有足夠時間進行部署,盡快地給予遠方目標火力支援。 再往后才是一排、二排的戰士。只是到了這兒,火力明顯要差了不少,火力排幾乎人手一把的斯登式,這里一個班才一把,輕重機槍也是寥寥無幾,大多戰士拿著的還是三八大蓋。 沒辦法,窮呀! 在往后,便是譯電員和炮排的三個炮組了。 志愿軍的大殺器60迫早被拆分成若干個零件,三個人就能把它全背好,還不重,需要戰斗時,幾乎在幾十秒的時間內就可以組裝完畢,形成戰斗力,這也是60式迫擊炮如此受歡迎的原因。 當然,除了60迫之外,炮排還補充了數個擲彈筒。 而其中最為亮眼的仔,自然非伍萬里莫屬了。 一手握著鋼槍,一手拿著迫擊炮的基座,一頂棉帽將有些桀驁的腦袋幾乎全都包裹了起來,而與眾人不同的是,身上背著的除了厚實的棉被,還有梅生給他的特制的拉風的手榴彈背心。 實在太拉風了!尤其在里頭塞滿了手榴彈之后,妥妥的一個“自爆狂人”,連帶著炮排的其他戰士都不自覺地離他遠遠的。 沒辦法,不是不喜歡伍萬里,實在是這十幾個手榴彈太過離譜......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