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到!”一聲洪亮的聲音很快從另一頭響起。 緊接著,一個腰間挎著兩把駁殼槍,手腕袖子稍稍卷起的青年漢子跑步快速來到了伍千里和梅生的面前。 “連長、指導員。何長貴向您報到。”何長貴一邊說著,一邊向二人敬著禮。 伍千里和陸博自然也舉起右手回了個軍禮。 “你們排到齊了嗎?”伍千里問道。 “三排共計三十一人,已經全員到齊。”何長貴也干脆地回答道。 “好。集合你的人,跟我來。”伍千里沒有廢話,當即下命令道。 這里就要說明下第七穿插連的編制問題了,我軍在解放戰爭時期,普遍實行三三制,即三個人為一個戰斗小組,三個戰斗小組為一個班,加上班長,一個班則是10人。三個班為一個排,加上排長和副排長,一個排滿編應該是32人,當然副排長經常是由一個資深班長兼任的,因此也有31人的情況。 同樣的,三個排又編為一個連,而連隊作為我軍基礎的戰斗力量,比之排級作戰單位,多了許多附加人員,如炊事班,以及連部的后勤人員,包括通訊員、衛生員等,再加上連級領導(正副連長和正副指導員),一個連滿編人數應該在110人到120人之間。 但顯然伍千里麾下的第七穿插連的人數足足有156人(不算伍萬里在內),明顯多于滿編的110至120人人。這個也很好理解,第七穿插連作為師部直屬連隊,顯然是一個加強連。 即在原有的兵力基礎上,增加了余從戎所率領的火力加強排,以及雷爹所率領的炮兵排。 這樣的編制顯然也是參考了隨后全面蘇械換裝的志愿軍的配置:步兵連下轄三個步兵排和一個火器排,共計192人編制。 而之所以伍千里第一時間喊的不是一排二排,而是三排長何長貴,卻不是隨意喊的,也更不是因為何長貴和他的三排是伍千里的心腹。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