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牧景這樣做的確讓諸葛亮有些看不透,倒不是諸葛亮不聰明,而是諸葛亮還沒有更開闊的眼界,說句不好聽的,知識面決定眼界,眼界決定格局。 諸葛亮的格局,如今還停留在中原大地。 他還不知道這個世界到底有多大。 甚至是如今時代的人,又能知道這個世界有多大,統一天下已經讓很多人都覺得可以馬放南山了。 可牧景知道。 他除了要改變這個時代,還要改變一點,那就是把炎黃子孫的眼界給開闊下去,或許終其一生,他未必有機會走出去,然而他絕不會讓大明局于一地。 沒有放眼全天下的目光。 就不可能改變時代的局限性。 封建的王朝,能維持多久,他不知道,也不愿意去想,他要的不過只是這一世的太平而已,至于自己死了之后的事情,他也不管不了。 秦始皇倒是求長生,可他從未來而來的人卻清楚,哪有什么長生,即使現代科技,都沒辦法延續生命,人,該死的總會死的。 而且牧景也不是那種執著長生不死的人,人活一世,已是足夠,他活夠了兩世了,還有什么不滿足的。 現在牧景只想要為這神州大地,為這炎黃子孫,為這落后的時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即使是所有人都不能夠理解,他也會做下去。 “茶的味道如何?”牧景非常器重諸葛亮,對于諸葛亮他是和對待旁人不一樣的,因為他相信諸葛亮的潛力,如今朝廷只有一個孔明,未來大明也只能有一個孔明。 諸葛亮的未來,不僅僅局限在軍方,他是一個能撐起大明相位的人。 “陛下手藝見長!” 諸葛亮老實的說道。 “可能是老頭子去了!”牧景苦笑道:“他想他的時候,就有點想要泡茶,他的手藝我學不來多少,但是泡得多了,也就有些心得了!” 蔡邕對他的影響,尚在他父親牧山之上,有時候他也會悼念蔡邕的離去。 “老師乃是帶著無憾而去的!”諸葛亮情緒也有些低落,歷史上他師承司馬微,但是如今他師承蔡邕,之所以有這榮幸,拜入蔡邕門下,更多是因為牧景,他對蔡邕這個老師,更是非常的尊重和敬重。 “老師曾經給我寫過一封信!” 諸葛亮輕聲的道:“信中他勉勵了我,也告訴我,他此生已滿,無憾世間,我相信老師不管做出什么樣子的選擇,最少這一生,他沒有后悔過!” “很多人都是這么說的!” 牧景嘆了一口氣:“可朕有時候就是看不開,不是朕,他才是真的求仁得仁了吧!” 諸葛亮倒是有些沉默了。 半響之后,諸葛亮才開口說道:“陛下何苦執著,老師這一生,的確想要忠于漢室,但是更多的是希望能天下安康太平,這才是老師的執念!” “朕知道!” 牧景擺擺手:“算了,人都不在了,多說無益,不過他雖不在了,可終須要有人給他留下一些歷史的,朕想要寫一本蔡邕傳記,你認為何人合適執筆?” “若說德高望重,又能讓天下人信服,水鏡先生最合適!” “可水鏡并不知道蔡邕半生之事跡!” “有一個人了解!” “何人!”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