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清晨的村子,有點霧蒙蒙的,偶爾傳來幾聲鳥叫聲。 在這寂靜的清晨,顯得格外響亮,側(cè)耳傾聽,是布谷鳥的聲音: 各家各戶,割麥種豆! 是在催促著人們早點收麥子。 一家人來到麥田,看到滿地飽滿金黃的麥穗,收獲的季節(jié)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楊春生照例從麥穗上取出一粒麥子,蹲在地上把麥粒放在嘴里咀嚼起來。 “差不多了,割吧!” 說罷起身,從架子車上取出一把鐮刀拿在手里,一條毛巾搭在脖子上,一家人見狀也連忙從車上取下鐮刀,披上長袖衣服。 俗話當(dāng)中有句:針尖對麥芒! 可見麥芒的尖銳,穿上長袖,可以有效阻擋麥芒,而且麥芒易折,很容易就扎在肉里,白天都忙著干活,只有晚上才有時間挑刺,這一天的時間,會發(fā)現(xiàn)麥芒扎在肉里的時間太過難熬。 這玩意兒可比收秋掰玉米棒子時的玉米葉子刺撓還難受,玉米葉子只是剌人,麥芒那是扎肉里折磨人,當(dāng)然這倆玩意刺撓都不好受,還是套上長袖保險一點。 經(jīng)驗豐富的老農(nóng)并不需要這樣,譬如此刻的楊春生,脫掉上衣露出古銅色的皮膚,人體骨架顯露無疑,稍微一個動作就能看到青筋隆起。 為了防止干活的時候把衣服磨損,楊春生脫下外套,不是他不怕扎,而是忍耐度更高一點。 楊小紅年齡太小,將架子車推到樹蔭下,把暖壺里的水倒到碗里放涼出來,等父母和哥姐累了送過去喝,之后還要去把掉落的麥穗撿起來。 一家人做好準(zhǔn)備工作之后,一人占據(jù)一個位置,開始割麥子。 割麥子也是有儀式感的,只見楊春生把鐮刀用腿夾住。 一陣“咳咳、呸呸”地朝著手心里吐了幾口唾沫,兩只手交叉涂抹了一下,右手這才拿起鐮刀柄,彎下腰,左手攏起一大片麥子,右手拿著鐮刀快速收割,如此往復(fù),不一會兒地上就堆起一個小麥堆。 楊春生順手從麥地里薅起一根麥子,用手攏了攏剛才的小麥堆,把麥秸稈從底下穿過,麥子根和麥穗打成一個結(jié),一個麥垛子已然成型。 如此一來等收割完這片麥地之后,只要掂起麥垛子就能把麥子全部帶回去。 楊春生收麥已經(jīng)收了三十多年,早已融會貫通搞出來一套自己的方法。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