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我們割高粱玉米、黃豆、谷子水稻、小麥、綠豆小豆等。 割綠豆,要在早晨,有露水的時候收割。等到太陽高照,露水下去了,就不割了,再割,豆莢就會自己爆裂開,綠豆就掉到地上,那損失就大了。 收獲時節,高粱地上放眼望去,紅彤彤的一片。 當我們手拿鐮刀,來到地頭時,看到這高粱桿高高的個頭,紅紅的高粱穗,沉甸甸的籽粒,在微風中搖搖晃晃,好一派豐收景象。 這是大地對辛勤勞做者的無私奉獻,給人們待來了收獲的喜悅和快感。大自然的恩惠,只要你付出了,就會有回報。 第一次割高粱,也沒有人告訴你應該怎樣干。就是看著老農做法,跟著干就是了。 到了地頭,一個人拿幾根壟,一字排開。 老農把割倒后高粱桿放在地上,割倒十來顆后,捆成一捆。 我覺得他們捆的也太少了,那樣的話不是耽誤工夫嗎? 于是,我就等割倒二十來顆,再捆一成一捆。比他們整整多一倍。 這樣,相對的來講,不僅可以節點省時間,也不至于落下太遠。 都收割完了之后,沒有想到,還要把高粱桿抱起來,豎立在地上,戳成一堆。 這下可麻煩了,由于我捆的高粱桿太多,高粱的籽粒在梢上,這樣一來頭重腳輕,我怎么搬也豎不起來。捆不緊的抱起來后還耍叉,怎么也豎不起來。哎~,真沒有辦法。 最后,只能拆開,重從打捆。 怪不得人家捆的小捆呢,原來是豎起來還要戳在一起。 事先沒有人告訴你。看著學吧! 高粱桿曬干后,拉回場院,把高粱頭割下來。放在場院的地上,鋪成一個圓形。然后,一個人站在中間,一只手拿鞭子,另一只手拽著繩子,趕著老牛,用石頭磙子,在上面反復的碾壓,高粱的籽粒就崩出來了。 高粱桿,是農業的副產品,把皮扒下來,可以編織席子。 這真是: 紅紅高粱,頭重腳輕。 習農學技,沒人教你。 吃欠漲智,偷學農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