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果如蘇定方所料,二百里沙漠雪路,次日辰時之初已至。遙遙望到沙缽羅可汗牙帳,阿史那賀魯果然無備,此時早餐剛畢,正與其徒撒開圍場,將欲打獵作耍。
薛仁貴就馬上撮唇打一個呼哨,一千五百鐵騎列成戰陣,上前突擊。真是掩其不備,勢如雷霆萬鈞,更便似虎趟羊群。
只兩個時辰,突厥人馬便于懵頭轉向中被斬獲近萬,潰不成軍。
薛仁貴雖獲大勝,但恐其西逃,于是命傳令兵馳告千余將士:眾軍往西疾馳!
眾將聞命,遂皆舍對手,縱馬往西。突厥軍百百相覷,不得其要,阿史那急命趁此間隙回帳,補充箭矢,準備轉移。
未及入帳,只聽西邊馬蹄震地,積雪飛揚,薛仁貴復引部眾返回,又沖殺入來。
突厥軍只得回身,復上戰馬,一個個咕噥道:這些東方蠻子,卻是甚么鬼怪戰法!
因囊中矢絕,不敢戀戰,只得盡棄營帳,向東奔逃。薛仁貴要的便是如此結果,皆令吹起胡茄,在后面追趕,便如牧人驅羊,甚不費力。
將至午時,遙見東面飛雪映日,旗幟鮮明,烏壓壓一片無邊無際,也不知有多少兵馬迎來,正是蘇定方與阿史那步真兄弟引領大軍趕至。
阿史那賀魯部下此時盡是戰敗之兵,又如驚弓之鳥,且是為打獵而出,未備戰事,如何迎敵?直如砧板之魚,只任十數萬唐軍砍剁屠殺。下午未時,大戰結束。
唐軍殺敵數萬,又追至碎葉水,得其鼓纛帳房,輜重軍次及良馬無數。沙缽羅仗其馬快,撇下大軍遠遁,與其子咥運、女婿閻啜等數騎逃脫,趨奔石國。
薛仁貴經此一戰,便被譽為新一代大唐戰神。蘇定方西征,前后兩次大戰,殺敵近十萬眾,得牛馬輜重無數,可謂自前次李靖西征之后,前所未有大勝。
于是息兵罷戰,遣從征諸部各歸所居,修通道路,設置郵驛,掩埋骸骨,訪問疾苦,規畫疆場,復民生業。凡為沙缽羅此前所掠奪者,悉搜括以后發還,西域十姓安堵如故。
乃命蕭嗣業將三千精騎往追沙缽羅,自與薛仁貴等引軍還師。
大軍行至半路,蕭嗣業遣使來報:賀魯逃至石國蘇咄城,城主伊涅達干將其逮捕,送往國都。末將傳達唐天子招撫檄文,石國昭王便將賀魯父子交給末將,后期押送還京。
蘇定方聞報大喜,重賞來使。至此,西突厥國再次覆亡。
畫外音:西突厥被衛國公李靖平滅之后,由阿史那賀魯復國,再被衛國公親傳弟子蘇定方所滅。顯慶二年十二月,唐高宗命在西突厥故地設置濛池、昆陵兩都護府,以阿史那彌射為昆陵都護,號稱興昔亡可汗,統領五咄陸各部;以阿史那步真為濛池都護,號稱繼往絕可汗,統領五弩失畢各部。那彌射與步真對大唐忠心耿耿,唐朝此番即便投桃報李。
鏡頭轉換,按下蘇定方西征,復說朝中政事。
顯慶二年二月辛酉,唐高宗東巡,車駕前至洛陽宮。十日之后,詔立皇子李顯為周王,徙雍王李素節為郇王。
三月甲辰,以潭州都督褚遂良徙為桂州都督,其后詔拜李義府兼中書令。
忽一日,王玄策入內奏道:臣往年自天竺所帶至婆羅門方士名那羅邇娑婆寐者,為太宗皇帝合長生藥不成,被釋回國,今番又入長安。此婆羅門實能合長生不老之藥,自詭必成,因被遣歸,可惜失其機會。陛下欲求長生,何不命其一試?
高宗當年在宮中侍父王之疾,自是認得此人,聞言好奇,便命進見。
羅邇娑婆寐奉旨入見,拜于闕下。
高宗李治見其白發滿頭,臉上皺紋堆壘,不由暗笑,便問:卿別來無恙乎?當年卿自言有長生之術,我太宗皇帝極為寵信,深加禮敬,使卿合長生藥。遂依卿言,發使往四方求取奇藥異石,又發使詣婆羅門諸國采藥,靡費不知幾千百萬,言皆迂誕無實。我先父茍欲以延歲月,藥竟不就,乃放卿還。今未愈十年,朕尚須發烏黑,卿何老邁至此!
娑婆寐遍體汗流,竟不能答。高宗也不罪他,笑而遣之。王玄策坐臥不安,請罪而出。
高宗對侍臣道:自古以來,安有神仙!秦皇、漢武求之,卒無所成。若果有不死之人,今皆安在!
眾皆對曰:誠如圣言。此人容發衰白,大改于前,何能長生!
其后未久,娑婆寐竟死于長安。
八月,許敬宗、李義府迎合武后,誣蔑韓瑗、來濟、褚遂良圖謀不軌。高宗信讒,貶韓瑗為振州刺史,來濟為臺州刺史,柳奭為象州刺史,再貶褚遂良為愛州刺史。
褚遂良至愛州,上表自陳:往者濮王、承乾交爭,臣不顧死亡,歸心陛下。岑文本、劉洎奏請遣濮王往居東宮,臣又抗言固爭,皆陛下所見。及先朝大漸,獨臣與無忌同受遺詔,區處眾事,咸無廢闕。力小任重,動罹愆過,螻蟻馀齒,乞陛下哀憐。
表奏雖上,高宗置之不理。
高宗命以洛陽宮為東都,凡洛州官吏,品級爵位及待遇并如雍州。又下詔曰:自今以后,凡天下僧尼,皆不得受其父母及尊者禮拜,所司明有法制禁斷。
當年末,長安西明寺建成。共有樓臺廊廡殿閣四千區,莊嚴之盛,為梁朝之同泰、魏朝之永寧所不及。遂以道宣律師為上座,神泰法師為寺主,懷素禪師為維那。
字幕:懷素俗氏姓錢,字藏真,僧名懷素,永州零陵人,考功郎中錢起外甥。
畫外音:懷素自幼出家為僧,經禪之暇銳意草書,與張旭齊名,合稱“顛張狂素”,形成唐代書法雙峰并峙局面,也是中國草書史上兩座高峰。懷素草書筆法瘦勁,飛動自然,如驟雨旋風,隨手萬變。書法率意顛逸,千變萬化,法度具備。傳世書法作品有《自敘帖》、《小草千字文》紙本、《苦筍帖》、《圣母帖》、《論書帖》諸帖。
顯慶三年,高宗自東都還于長安,玄奘法師隨還,命徙居新建成之西明寺。
入寺儀式,一如入慈恩寺時之則。可惜當年四大寶剎,洛陽之永寧寺、建康之同泰寺、長安之西明寺今均蕩然無存,惟洛陽永寧,尚存塔基遺址。
三年春正月戊子,長孫無忌等人呈上所修新禮;高宗閱罷贊許,詔令中外行之。
此前,議禮之官認為貞觀禮節文不完備,高宗故命長孫無忌等人重修。當時許敬宗、李義府專權,修改禮文都是按皇后旨意,禮官認為不便。
太常博士蕭楚材認為臣下無權議定喪禮,許敬宗、李義府非常同意,便將《國恤》一篇焚毀。自此以后,中國歷代便缺喪葬兇禮。
自周朝以來,上古民間乃以冠、婚、喪、祭、鄉飲酒、相見為“六禮”,朝廷諸侯又以吉、嘉、賓、軍、兇為“五禮”,《國恤》專指帝后喪葬之禮。
因缺兇禮一部,可謂周禮一大損失,許敬宗與李義府不能辭其責咎。
鏡頭轉換,按下廷爭,復說外交。
當初龜茲國內部紛爭,龜茲王布失畢妻阿史那氏與國相那利私通,布失畢不能禁止。由是君臣猜阻,各有黨與,互來長安告難。
高宗便召龜茲王布失畢與國相那利入朝,及二人到至長安后,即將那利囚禁,遣左領軍郎將雷文成送布失畢歸國。
至龜茲東境泥師城,龜茲大將羯獵顛不許布失畢回國,發兵相拒,并遣使向西突厥沙缽羅可汗投降。布失畢只得據城自守,不敢前進。
高宗遣左屯衛大將軍楊胄發兵討伐羯獵顛,俘獲羯獵顛及其同黨,全部殺死。
此時布失畢病卒于泥師城,唐朝便以其地設龜茲都督府。至顯慶三年,唐高宗復立布失畢之子素稽為龜茲王,兼任龜茲都督。
當年五月,將安西都護府遷到龜茲,而以舊安西都護府為西州都督府,鎮守高昌故地。由此以來,西域之地再趨安定。
西部安定,便復經略遼東。
顯慶三年六月,上命營州都督兼東夷都護程名振、右領軍中郎將薛仁貴為主副元帥,率兵攻打高麗。此時蘇定方率西征大軍行于征途,尚未返回長安,薛仁貴巡防北邊提前趕回,故此復令其為副帥,接應主帥程名振之師。
于是兩路大軍合兵,挺進至赤烽鎮,一戰攻拔,斬首四百級,捕虜百余人。
高麗王遣大將豆方婁為帥,引眾三萬來拒唐軍,被程名振率領契丹部族之軍逆擊,復又大破之,斬首二千五百級。
阿史那賀魯被擒,押送長安中途,乃謂唐軍主將蕭嗣業:我本亡虜,為先帝太宗所存,先帝遇我天高地厚,而我負之,今日之敗,天所怒也。吾聞中國刑人必于市,愿刑我于昭陵之前,以謝先帝。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