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集 鬼谷選陵-《華夏真相集》
第(2/3)頁
兵入其境,拔悉密吐屯肥羅察自請歸降,諸部落相繼來附,乃以其地設置新黎州。至次年六月,車鼻可汗阿史那斛勃在金山被俘,九月解送長安。
更有西南徒莫祗諸蠻內附,太宗以其地置傍、望、覽、丘四州,隸屬朗州都督府。
夏四月乙亥,太宗李世民行幸翠微宮,自覺來日無多,乃將太子李治召至榻前,囑道:李世勣才智有余,可謂國士無雙。然其乃開國勛臣,你與之并無恩惠,恐我死后,其不能懷服。我今借故罷黜,置其于邊遠之地,觀其態度。若其奉詔即行,則說明其忠義不改,俟我死后,你即位后可親任其為仆射。若李世勣彼時心懷徘徊顧望,其執掌鬼谷門多年,手下徒眾極多,且皆為大能之士,為害不淺。當即殺之,不可手軟。
李治聞言既驚且懼,俯首聽命。
五月戊午日,太宗以同中書門下三品官爵,詔命李世勣出為疊州都督。李世勣受詔,早知其中奧妙,于是并不還家告別妻子,直接領命而去,太宗由是放心。
李世勣既離京而去,太宗心頭還有一人不能釋懷,便是衛國公李靖。卻也湊巧,只四天之后,英國公之子李德謇便呈哀書入朝,報說父親李靖薨逝,終年七十九歲。
太宗既驚且喜,故作難過之狀問道:卿父何病,我怎不知?
李德謇答道:今日辰時,我父正在內廳觀看兵書,忽聞空中細樂鼓奏,香風滿庭。有人自空中叫道:“托塔天王,塵間俗事已了,何不歸位天宮?”我父乃向空中一揖,還內沐浴更衣,于榻上端正坐化。因是無疾而終,故此前未曾奏聞陛下。
太宗聽罷,沉吟良久問道:你果然聽清,那空中神使,呼你父為“托塔天王”乎?
李德謇再拜答道:臣知此乃僭越大罪,但豈敢欺哄陛下!
太宗大喜,乃命厚葬,重加賞賜,使太子李治代己親自臨祭。冊贈司徒、并州都督,謚號“景武”,并命陪葬昭陵。
畫外音:李靖之事,后世愈傳愈奇。唐肅宗時,尊姜子牙為武成王,命舉國設立武廟,將唐太宗之前歷代名將十人分坐左右,號為“武廟十哲”。左列五將,乃是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漢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仆射衛國公李靖、唐司空英國公李勣;右列五將,乃是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大將軍孫武、魏西河郡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唐肅宗評定“十哲”之時,卻不知此內便有四個乃是鬼谷門歷代掌門。
到晚唐時期,李靖逐漸被神化。
后唐明宗李嗣源特贈李靖為太保;后晉高祖石敬瑭追封李靖為靈顯王;宋太祖趙匡胤為李靖專門設置守冢之吏;宋室為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李靖。唐宋之世,并有不少道家方術著作,亦假借李靖名義刊行,謂其精于道術故也。明太祖朱元璋取古今功臣三十七人,配享歷代帝王廟,其中就有李靖;至清代,李靖塑像還被請到太廟,成為四十一位陪臣之一,與歷代帝王共享皇家祭祀。
李靖長子李德謇,因卷入太子李承乾謀反案被流徙吳郡,李靖死后,承襲衛國公爵位。次子李德獎,生平事跡未祥。
又有胞弟李客師,參加玄武門之變,屢建戰功,受封丹陽郡公,后以年老致仕。
歷史真相:李靖臨死之時,非要兒子編造一個“托塔天王”故事,以欺騙千古明君李世民,亦是無可奈何,為保鬼谷門一干弟子,尤其李世勣、李淳風、薛仁貴等人性命。其深知李世民乃為明君,料其必然以開國勛臣是否臣服太子為慮。自張亮、侯君集、李君羨、薛萬徹等眾弟子身上,便看到太宗心內殺機,欲沖功臣動手。于是編造“托塔天王”故事,暗示鬼谷門弟子皆有通天之能,不可輕易谫除也。
字幕:托塔天王神祗由來,其源有三。
其一源自于大唐衛國公李靖,因其戰功顯赫,并以此號嚇唬唐太宗李世民,故被后世哄傳,以假作真,故被神化。
其二源于佛教毗沙門支系傳說,謂托塔天王乃系那咤之父,名曰北方毗沙門天王。
唐代之時,西域諸國大都信奉佛教中北方毗沙門天王,管轄絲綢之路,保佑來往商旅安全及西域眾生禍福;復又被唐天子封為靈感天王,于是在漢民中亦便大有信眾。
毗沙門天王是為佛教護法天神,又兼賜福天神要職,管領羅剎、夜叉,掌擎舍利寶塔,故俗稱為托塔天王。唐宋之時,朝廷官方敕令諸府州軍各建天王堂祀之。
傳說毗沙門天王妻為吉祥天女,眾姊妹也是天女,是屬佛門中豪門之家。生有五子,大太子稱為最勝,二太子名喚獨健,三太子哪吒,四太子及五太子不傳其名。
那咤在漢文中被寫為哪吒,本人亦是佛教護法神。五位太子俱都神通廣大,隨父親毗沙門天王專門負責保護北方,亦即突厥及敕勒各部,絲綢之路地帶。
李靖一生功績,有大半是為平定突厥及西域諸國,保衛此方百姓安全,故此佛都信徒皆謂李靖便是毗沙門天王化身,由此托塔天王形象逐漸成型。
尤其吳承恩《西游記》中明確稱為“托塔天王李靖”,于是更加不容置疑。
其三源于歷代話本,以及志怪小說加工而成。
其實早在唐代本朝,便有李復言所著《續玄怪錄·李衛公靖》,曾敘李靖行雨故事,是為唐傳奇話本中有名代表作品,以神話衛國公李靖,為其大唱贊歌。
其書中記載,李靖曾經在霍山中打獵,由于天晚,投宿大戶人家。至夜半之時,忽聽有人敲門,并傳天帝敕命,令其主人家之子上天行雨,以解隴西諸州旱情。
但主人家諸子都不在家,太夫人不敢有違天帝詔旨,遂請李靖至堂,告曰:此非民戶,實乃龍宮,貴人有緣,誤入此地。今逢玉皇大帝敕命降雨,以解河西之旱。我二子皆外出未歸,又不能稍違期限,故求衛國公代去行雨,請勿辭卻。
李靖聞言驚道:此乃天神之責,我乃凡人,焉可行此?
太夫人道:衛公若果是凡人,焉能來得此地,進入龍宮?公本是托塔天王下凡,以助李世民平定天下,鼎興唐室;大功告成,當復還天宮,仍為天王。且公在天宮之時,與我拙夫西海龍王同殿稱臣,交情至厚,代為勞步,又何辭焉?
李靖借住人家,又聞說是故交老友遺孀,自是推辭不得,于是答應。
太夫人命人牽出一匹白馬,又取出一小瓶凈水,系于馬鞍之前,告誡李靖:公可乘此馬前去,毋須攬韁,任其自行。若馬嘶鳴,即取瓶中凈水一滴,滴于馬鬃之上即可。
衛國公聞說如此簡單,滿口允諾,并不為難。剛要縱馬出門,太夫人忽又叫住,珍重囑道:此非凡水,甚是了得。衛公記住,切切不可多滴。
李靖領諾,遂馳馬而行。出府未遠,那馬便四足騰空,立于云端,卻是一匹龍馬。一路西行,不一刻便有大風四起,伴以電閃雷鳴。
于是每聞龍馬嘶鳴,李靖便依太夫人所囑,取瓶中凈水滴于馬鬃之上。
既而電掣云開,李靖在云端往下一看,卻是自己扎營屯住之村。于是想道:我打擾此村久矣,無以為報。既今大旱,田禾枯渴,我掌行雨大權,何不多下一點,以澤村民?
想至此處,李靖自以為得意,遂將瓶中凈水連下二十滴。片刻行雨完畢,李靖騎馬回到龍宮,兀自洋洋得意。
未料剛進庭院,便被太夫人扯住衣袖,埋怨道:臨行時我是怎樣叮囑你來?約好每聞馬嘶,只下一滴;一滴凈水,就是地上一尺雨也。公所扎營之村,夜半平地水深二丈,哪里還有生存者?你數千軍馬皆作溺死之鬼,我兒亦因此受罰,被天神杖打八十,好不苦也!
于是喚出二子,使李靖觀其后背,血痕滿身,慘不忍睹。李靖慚愧,半天無言以對。
夫人又道:你不懂天宮規矩,我也不能責怪。但恐天上再來懲罰于你,公可早行,不要羈留于此。公既代為行雨,尚要報答,我有二仆,公可偕行;可擇其一,亦可全部帶走。
于是喚出二仆,東西侍立,其位于東者溫柔謙和,位于西者金剛怒目。
李靖暗道:我若拒之,恐其發怒;設若都要,受之有愧。
于是向太夫人深施一禮道:某行事勇猛魯莽,承蒙夫人美意,選其怒目者可也。
太夫人笑道:任憑公意,休得后悔。
李靖再行一禮,遂帶怒目之仆告別。剛走出府門幾步,回望其宅已經不見,化為密林。不由心下大驚,欲回顧問那怒仆,未料竟也不見,只得獨自一人尋路而回。
還至軍營,果見連同村子已成汪洋,大樹只露出樹梢,看不到任何活人。
畫外音:據后世好事者解讀此篇傳奇故事,說龍王夫人所贈二仆,文東武西。李靖終被封為武將之首,并封衛國公,但始終沒能拜相,是因未選擇東側溫柔謙和之仆,只選西側怒目金剛,故此最終只可為武將之首,而不得文官班頭。若是李靖當時兩人皆選,則必位極人臣,將相俱得。其實解此傳奇者,實不知史。因李靖曾為尚書右仆射,正是宰相。
歷史真相:在中國神仙體系中,成仙之路比較混亂者,便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太上老君,以及托塔天王李靖。《西游記》成書在前,謂曰托塔李天王名為李靖;《封神演義》成書于后,故書中許多神仙皆都取材于《西游記》,只不過是將唐朝李靖,變為殷商陳塘關總兵李靖而已。而考證殷商官制,根本便無“總兵”一說。直至明初洪武年間,鎮守邊區統兵官方稱為總兵,本為奉旨差遣名稱,亦無品級。遇有戰事,總兵掛印出戰,結束繳還,后漸成常駐武官。因總兵之稱始于明朝,便可知陳塘關總兵李靖乃為臆造,實是天大漏洞。
首先將李靖神話者,始自唐代劉餗所著筆記小說《隋唐嘉話》,其文略云:衛公李靖,始困于貧賤,因過華山廟,訴于神,且請告以位宦所至。辭色抗厲,觀者異之。佇立良久乃去。出廟門百許步,聞后有大聲曰:“李仆射好去。”顧不見人。后竟至端揆。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荣昌县|
吉林省|
定西市|
淮北市|
中宁县|
东乡县|
宣化县|
博罗县|
张家口市|
宁明县|
高邮市|
万山特区|
香河县|
鄄城县|
墨脱县|
曲沃县|
湖南省|
深泽县|
巴塘县|
双江|
新昌县|
尤溪县|
德清县|
蛟河市|
科技|
六安市|
襄城县|
伊宁市|
平泉县|
景谷|
靖州|
宝鸡市|
唐河县|
壶关县|
镇安县|
灌阳县|
桐庐县|
尼勒克县|
开远市|
东阿县|
扎鲁特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