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书阁_书友最值得收藏的免费小说阅读网

第三十一集 借兵滅國-《華夏真相集》


    第(1/3)頁

     book chapter list       薛萬徹案,議于朝廷。

      英國公李世勣說道:萬徹職乃將軍,親惟天子貴婿,發言怨望,罪不容誅!

      唐太宗畢竟不舍,乃將其免官流放象州,后遇赦歸還。

      鏡頭閃回,敘述李世勣彈劾部下愛將原因。

      當時貞觀盛世,鬼谷門第三十九代長門衛國公李靖、第四十代掌門英國公李世勣、第四十一代掌門房玄齡皆在人世,實為本門盛世,前所未有。

      而李靖此時已至垂暮之年,早已不再過問門中事務;李世勣又身為兵部尚書,掌握全國兵馬重事,且長年在并州守邊;門派中事,皆都壓在房玄齡肩上。

      房玄齡身為宰相,又兼帝師,更是日理萬機,此時亦是長年臥病,日不保夕。于是只得依照鬼谷門譜系所載,將掌門之位傳于太史令李淳風,是為第四十二代掌門祖師。

      李世勣見李淳風通曉天文地理,文才了得,本甚喜歡;但憂其不喜兵法戰略,不能獨撐門戶,于是便欲在諸弟子中尋一武將,相助李淳風掌門立戶。

      屢經考察,十分鐘意二人,其一是為戰功赫赫宿將薛萬徹,其二便是初出茅廬勇將薛仁貴。按說薛萬徹較之薛仁貴大占優勢,但其卻未在掌門譜系之中,故而猶疑。

      薛萬徹自從跟隨衛國公李靖及英國公李世勣行軍,便仗其所學鬼谷兵法,戰無不勝,所至皆克。在平滅突厥、薛延陀部、東征高句麗之時,更是屢立大功。

      唐太宗愛其用兵如神,且有力敵萬夫之勇,遂將己妹丹陽公主嫁之,由此便為皇親國戚之貴,加封為駙馬都尉。

      因薛萬徹乃是赳赳武夫,不懂宮中禮節,丹陽公主大羞,不與其夫同席,長達數月之久。唐太宗聞知此事,大笑不已,于是設置酒宴,將一些駙馬都尉皆都召入宮中,命諸駙馬現身說法,分別給薛萬徹上課指點,這才解決問題。

      其后不久,薛萬徹升遷右衛大將軍,轉杭州刺史,遷代州都督,又拜右武衛大將軍。

      唐太宗曾與侍臣評論道:當今名將,唯李勣、李道宗、薛萬徹三人而已。李勣、道宗不能大勝,亦不大敗;萬徹用兵若非大勝,便即大敗。

      薛萬徹既為皇親國戚,又被天子所寵,由此便即驕氣漸生,不復再以鬼谷門弟子身份為意,且屢屢不將祖師李靖與師父李世勣放在眼中。

      如此倒還也罷,后來竟專與一眾皇親為伍,自詡為龍子鳳孫,且異志外露。

      當時房玄齡之子房遺愛尚娶高陽公主,亦為駙馬都尉,薛萬徹便與其關系密切。二人又常于談話中論及皇族人物,屢發對天子李世民怨言,評說荊王李元景才是真命之主。

      房玄齡風聞此事,因而報與師父李世勣。

      李世勣便問:你聽他二人何說?

      房玄齡答道:我次子最喜與荊王交往,欲擁其為主,自己做應命元臣;又恐力有不逮,故此方才拉攏薛萬徹,欲仗其手中兵權也。薛萬徹雖是我鬼谷門人,實為逆徒,欺師滅祖。現放著四代掌門在世,其都不放在眼中,并對我兒吹噓:“某今雖患腳疾,但使坐鎮京師,則滿朝文武,諸輩猶不敢動。”我那逆子房遺愛則云:“若國家有變,我當與公共立荊王元景為主,彼時你我皆為佐命勛臣,不愁封公封王。”

      李世勣:竟有此事!

      房玄齡:師父請思,其二人皆已貴為駙馬,封公襲爵皆為十拿九穩之事,卻狂悖至此,欲圖造反,豈非自大成狂而何!弟子今已病篤,對其已是無能為力,尚望師父垂恩,救我一家老小,甚至三族性命!

      李世勣聞言,驚怒交迸。這才在裴行方狀告薛萬徹之時,奏請誅之。

      閃回結束。唐太宗愛女及婿,終于不舍下手。

      只因房玄齡不能視事,褚遂良又與崔仁師不和,朝中重臣漸漸凋零,太宗乃命國舅長孫無忌為檢校中書令、知尚書門下省事。

      貞觀二十二年二月,結骨酋長失缽屈阿棧前來朝唐。

      結骨部落漢時稱堅昆,唐時又名黠戛斯,居住在阿爾泰山與杭愛山之間,其國人體態高大,紅發綠眼,此前從未與中國交往。

      唐太宗大喜,隆禮相待,宴之于天成殿。乃謂侍臣道:昔我曾在渭橋親斬三突厥首,自謂功多,今斯人在席,更不以為怪邪!

      失缽屈阿棧奏道:臣請唐天可汗賜給一官,倘能執笏而歸,誠我部族百世之幸也。

      太宗大笑,遂以結骨為堅昆都督府,拜失缽屈阿棧為右屯衛大將軍、堅昆都督,隸屬燕然都護。又以阿史德時健俟斤部落置祁連州,隸屬靈州都督。

      西域各族聞說鐵勒諸部皆服,爭相派使到唐朝納貢。

      于是每至新年伊始,常有數百上千異域之人不遠萬里之遙,東至長安。

      四夷大小君長爭遣使入獻,唐太宗升朝召見諸胡使者,并謂侍臣道:昔漢武帝窮兵三十馀年,疲弊中國,所獲無幾;豈如今日綏之以德,使窮發之地盡為我大唐編戶乎!

      乃命營造玉華宮,務令儉約,惟所居殿堂覆瓦,余皆茅茨為頂。然備設太子宮、百司,苞山絡野,所費亦以巨億計。于是行幸玉華宮,又畋獵于華原。

      因見林中似有猛獸出沒,遂討巨闕天弓在手,將欲射之,但連扯三次不開。

      太宗廢然長嘆道:無怪乎史記所載,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我今知之矣。

      于是棄弓而還,就此罷獵。

      鏡頭閃回,秦王幕府,李世民年輕時代。

      秦王力大無比,隨身兵器中,最有名者便是一張強弓,弦長足有丈余,重六十斤,常人皆不能引而使圓,號稱為巨闕天弓。

      李世民有次臨敵作戰,背糾攜箭,僅率一名從騎往觀地形。途經一處草原高地,因覺疲累,便與侍從士兵一起睡著,卻被敵人發現,意欲圍殺。

      便在此時,卻突有一蛇追鼠,自那隨從臉上跑過。

      隨從驚醒,才發現身側皆是敵騎,便急扯秦王李世民上馬,下坡逃亡。

      敵騎追而不舍,李世民于是在馬上回身,左右開弓,百發百中,連射十余騎下馬,敵將再不敢迫近,因此終于逃脫追擊。

      虎牢關之戰時,李世民曾對尉遲恭說道:若我執弓箭,卿持馬槊相隨,雖只我二人,即使有百萬大軍,又奈我何!

      如此豪言壯語,足見其對自己箭術之信。

      閃回結束。此番畋獵之時,唐太宗剛滿五十歲,因拉不開巨闕天弓,由是廢然而嘆。

      三月庚子日,故隋蕭皇后病卒,享年八十一歲。

      唐太宗因其賢淑,并無大過,且常婉諫煬帝勤政愛民,于是詔命復其位號,贈謚曰愍;又使三品大員護葬,極備鹵簿儀衛,送至江都,與煬帝合葬一處。

      畫外音:蕭皇后十六歲與楊廣成婚,雙宿雙飛三十六載,恩隆好合,始終不渝。江都之變時蕭后五十二歲,后在東突厥度過十二個春秋,六十四歲南返長安,如今香魂緲然。

      歷史疑案:在許多明清小說中,敘有蕭后甚多艷事緋聞,皆都若有其事者。蕭后本來實比隋煬帝年長二歲,但在清朝褚人獲《隋唐演義》,近代蔡東藩《唐史通俗演義》中,皆稱蕭皇后比楊廣小,是于天保二十年出生。則自突厥南反之時年四十余歲,徐娘半老,風韻猶存。于是便與唐太宗發生曖昧關系,甚至被其封為昭容,復寵于后宮。評話《說唐》甚至為蕭后取名為“蕭美娘”,說其本是太子楊勇之妻,后被楊廣霸占。還有蕭美娘調戲李世民,私通李密故事,皆為敘其淫蕩,以證其與楊廣蛇鼠一窩,同為一類,實屬無稽之談。

      閑話少敘,書說正本。

      時有內宮嬪妃徐惠,湖州長城人氏,年少時便才華出眾,入宮后先為才人,后升婕即,又被封為充容,年方二十二歲。因見天子晚年東征高麗,西討龜茲,修建翠微、玉華二宮,又服飾寶玩,頗尚華靡,遂上疏諫道:

      陛下東戍遼海,西討昆丘,士馬罷耗,漕餉漂沒。捐有盡之農,趨無窮之壑;圖未獲之眾,喪已成之軍。故地廣者,非常安之術也;人勞者,為易亂之符也。翠微、玉華等宮,雖因山藉水,無筑構之苦,而工力和僦,不謂無煩。有道之君,以逸逸人;無道之君,以樂樂身。昔秦皇并吞六國,反速危亡之基,晉武奄有三方,翻成覆敗之業。豈非人君矜功恃大,棄德輕邦,圖利忘危,肆情縱欲之所致乎!是知地廣非常安之術,人勞乃易亂之源也。雖復茅茨示約,猶興木石之疲,和雇取人,不無煩擾之弊。伎巧為喪國斧斤,珠玉為蕩心鳩毒,侈麗纖美,不可以不遏。志驕於業泰,體逸於時安。故曰作法于儉,猶恐其奢;作法于奢,何以制后?望陛下思之!

      太宗覽奏多遍,極善其言,甚禮重之。

      夏四月丁巳,右武候將軍梁建方擊破劍南松外蠻部族,捷報傳至長安。

      唐太宗大加褒獎,梁建方由此揚名朝野。當此之時,梁建方已是五十歲老將,與太宗李世民年齡不相上下。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苏州市| 寿阳县| 沽源县| 津市市| 定日县| 昭觉县| 红原县| 台山市| 汪清县| 观塘区| 嘉鱼县| 兰州市| 厦门市| 吉木萨尔县| 沧州市| 兴山县| 六枝特区| 吕梁市| 蓝山县| 卫辉市| 新丰县| 丹棱县| 宝鸡市| 西乌珠穆沁旗| 崇州市| 岑巩县| 丽江市| 休宁县| 平舆县| 自治县| 从江县| 铜陵市| 乡城县| 上思县| 绍兴县| 汶川县| 广汉市| 廉江市| 连州市| 吉首市| 汤原县|